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汉魏六朝江海赋的文化地理空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5:19
【摘要】:上迄东汉,下至南北朝,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征伐与交融,动荡不安的生存空间和胡、汉民族的地理迁移,极大地影响了文人的文学视野和创作心态,导致历代赋家对地理空间的文化建构出现偏差和松动。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的江河和作为陆地尽头的海洋,在历时性的文化建构中成为了承载地理文化观念的重要意象。汉魏六朝,以水域为题材的赋篇层出不穷。其中,以长江、黄河、淮河、海洋四者为题材的赋篇(本文称为“江海赋”)尤为引人注目。赋家在江海赋中熔铸的政治文化意义,伴随对江海景观的描绘铺排共同展现。笔者通过对汉魏六朝时期江海赋文本的梳理和溯源,发现诸赋家在江海赋中展现出了“自然地理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两个并行空间。二者互相影响、互为支撑,使江海赋在“写物图貌,蔚似雕画”之余,具有广阔的历史纵深感和政治秩序感。不同时代、不同政治立场的赋家通过稳定的意象(江、河、淮、海)所展现出的,是一个大小范围不断变化的、杂糅胡汉华夷的文化地理空间。且这一文化地理空间并不完全客观反应地理认知,而是基于地理认知,对江海空间进行的历史追忆和文学想象。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界定研究范围,并从“王朝地理”与文学想象的视角对全文进行立论;第一章,梳理先秦、秦汉时期对江河与海洋的文化书写,回溯汉魏六朝赋家在江海赋中进行的地理空间书写的文化渊源;第二章,立足海洋赋中对蓬莱仙境的想象和对华夷秩序的书写,探讨海洋作为“求仙问道”“自疏于君”的双重彼岸意义,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失序”下的“文本归序”;第三章,比较黄河赋中的地理文化正统书写与长江赋中的正统复制、文化再造,透视魏晋士人通过文学创作对王朝政权的正统自证,以及对“地理”与“文化”二者重合性问题的不同回应;第四章,梳理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水赋从述征赋到咏物赋的题材变化,并分析地理地形与文化惯性对淮水赋生成的制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炳海;;屈骚中的“彭咸之所居”和“彭咸之遗则”[J];学术交流;2015年07期

2 王德华;;唐前南北文学地理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思考[J];中文学术前沿;2015年02期

3 赵沛霖;;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对立与郭璞的《江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4 王允亮;;汉魏六朝江海赋考论[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5 张小虎;;论汉魏六朝海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02期

6 毕奥南;;历史语境中的王朝中国疆域概念辨析——以天下、四海、中国、疆域、版图为例[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2期

7 李炳海;以蓬莱之仙境 化昆仑之神乡——中国古代两大神话系统的早期融合[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8 谭家健;汉魏六朝时期的海赋[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9 李剑亮;中国古典诗赋中的“海”意象[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张宁;论中国古代山水赋的审美特征[J];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旭辉;山水赋生成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丽香;汉魏六朝水赋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柳春;魏晋南北朝山水赋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付叶宏;晋宋的山水赋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23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23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