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四世同堂》人物的亡国奴心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6 16:14
【摘要】:老舍以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性认知为基础,在《四世同堂》中对北平沦陷区平民的亡国奴心态,有着深入而丰富的揭示。他从社会历史转折的角度,立体而全方位地对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的亡国奴心态进行刻画,展现了百姓的生活和时代的动荡,深刻地表现了长期以来的民族文化心理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碰撞所带来的阵痛。国人的亡国奴心态浸透着个体状态、传统文化与民族命运,老舍通过作品进行人物的心里透视,反省民族心理,考察民族精神,思索民族前途。《四世同堂》以强大的艺术魅力,细腻的笔触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中国人真实的精神面貌、复杂的心理层次、变化的情绪情感,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国人的热血爱国、勇敢无畏,也照出了国人的苟且偷安、自欺欺人,作者面对国家的劫难,思索国人、文化与民族的前途和未来,鞭笞国人、鼓舞国人。本文从人物亡国奴心态的角度出发,发现影响亡国奴心态的原因有很多,其形成与个体和文化基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进一步分析时会发现,亡国奴心态精神上的表现是不同的,所以他们在各自的心理作用下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与行为。此外,《四世同堂》产生于抗战时期,亡国奴心态的描写体现着老舍审视亡国奴心态的民族气节视角以及老舍关于民族气节的思考。可以说老舍在作品中的一切艺术形式与风格都是为了文化反思和改造国民性服务的,对亡国奴心态进行剖析一方面表现了文章的主旨,另一方面也彰显出了老舍高超的创作艺术水平。个人的安分守己、步步退让、消极懦弱,传统旧文化的影响和国民性格的弱点让百姓面对外敌而不敢反抗。亡国奴心态对沦陷区人们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的作用,人们或在惶惑与压迫中觉醒、或消极懦弱在敌人的淫威下妥协偷生,抑或自私自利,为升官发财而投敌卖国,老舍通过亡国奴心态精神与行为上的表现,体现了民族觉醒、积极抗争的可贵,同时抨击了在侵略和渗透面前自我沉沦、卑躬屈节的亡国奴。老舍童年的痛苦经历、自身接受到的教育及其人生经验,增添了他的民族忧患意识,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为国弃家,投入到了抗日战争当中,一方面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亡国奴心态的揭示,希望启发更多的人保家卫国,彰显民族气节。《四世同堂》可谓是一篇宏伟巨制,人物众多,亡国奴心态复杂多样,因战事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扩展人物亡国奴心态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同时人物的亡国奴心态存在内在差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强烈的反差,能看出老舍幽默讽刺背后隐含的国民性批判。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敏;李永东;;街道的日常与政治:《四世同堂》中的节日与“反节日”书写[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4期

2 韩赫明;;场域视角下的《四世同堂》翻译研究[J];海外英语;2018年01期

3 吴泓;;《四世同堂》专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01期

4 ;微记录[J];档案春秋;2016年12期

5 范亦豪;;《四世同堂》——老舍的“神曲”[J];博览群书;2017年02期

6 曹志钢;;《四世同堂》[J];戏剧文学;2017年04期

7 吴静;;试析《四世同堂》的幽默语言[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8 林培源;;从“世俗风物”到“死亡意识”——重读老舍《四世同堂》的叙事时空及“现实主义”问题[J];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11期

9 欧阳群英;;老舍《四世同堂》的雅俗共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10 王智杰;;老舍《四世同堂》的“杂语”特色[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子燕;;老舍《四世同堂》中老派市民形象浅析[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2 山口 守;;浦爱德与义和团事件——两个国家,两个文化[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谢立科;;菊花茶护眼[A];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聂灿;《四世同堂》“消失”的16章终于“找”回来了[N];深圳商报;2017年

2 谢昭新;《四世同堂》战争事件的时间叙事[N];中华读书报;2017年

3 毕冰宾;关于《四世同堂》回译的回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周绚隆;关于《四世同堂》的英译与回译[N];中华读书报;2017年

5 谢昭新;《四世同堂》消失的手稿讲了什么[N];解放日报;2017年

6 张君成;更接近巨著原貌[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四世同堂》在美佚失原稿找齐[N];光明日报;2016年

8 王子墨;迎接《四世同堂》“归来”[N];光明日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吴国红 申晓佳 实习生 李海岚;《四世同堂》:一部抗战巨著的重庆情缘[N];重庆日报;2014年

10 汪融;话剧《四世同堂》澳门演出反响强烈[N];中国文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斌;现代汉语“是”字句然否类型联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朴希亘(Park,Hee Sun);《四世同堂》改编研究[D];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贤;《四世同堂》人物的亡国奴心态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2 高娜;话剧《四世同堂》台词的语言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3 夏怡;论《四世同堂》中的人性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勇慧;《四世同堂》的文学叙事[D];河北大学;2011年

5 姜素琼;《四世同堂》:长篇小说与宏大叙事[D];青岛大学;2013年

6 林小燕;《四世同堂》的女性形象[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7 祁青;从《四世同堂》看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动词差异[D];浙江大学;2009年

8 罗晓春;“打”的意义演变及使用范围考察[D];兰州大学;2007年

9 蒋海花;《四世同堂》的变异修辞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10 黄省伟;《四世同堂》惯用语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43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3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