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作品的图文互涉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7 01:23
【摘要】:西西被视为战后香港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对文体实验的追求成为其创作的显著特征。西西作品中的图文互涉色彩展现了其对跨媒介形式合作可能性的探索。本文选取西西的长篇小说《我城》(1975)、《哨鹿》(1980)及散文集《剪贴册》(1991)、《画/话本》(1995)、《拼图游戏》(2001)为样本对西西作品中的文图互涉进行梳理和分析,研究西西创作过程中对图画与文字的有意整合,探讨其整合的路径,及其在叙事结构、语言表达与读者接受方面产生的全新效果。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绪论、正文三章以及结语。绪论分为两部分,首先对已有的西西研究、尤其是对西西作品的跨媒介叙事研究进行综述,其次从西西对美术的关注与热爱、对图文关系的关注及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欣赏三方面入手梳理西西创作中图文互涉之渊源。第一章以长篇小说《我城》为分析对象,《我城》中西西手绘的图像序列与小说文本实现了意旨的共生,具有鲜明的文体实验特色。本章在归纳图像序列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贡布里希关于图像再现的心理学研究,分析《我城》图文互涉叙事对读者接受的影响;同时,重点关注图文互涉叙事中出现的图文错失现象以及图文呼应共同构建出的寓言性叙事效果。第二章以长篇小说《哨鹿》为分析对象,《哨鹿》是西西观看清代长卷《木兰图》后创作的小说,本章从分析《哨鹿》的双线叙事结构入手,参照卡尔维诺的文论观点,从“复制”与“增殖”两条主要路径分析作者从《木兰图》中取材并逐步建构《哨鹿》文本、最终使文本形成独特节奏与延宕高潮的过程。第三章分析三部散文集《剪贴册》、《画/话本》、《拼图游戏》中的图文互涉叙事情况,对西西从图像中提取话题的三种路径加以具体分析,并观照西西处理图像的两种基本方法:拼贴与砌配。结语对全篇加以总结,从对样本的分析中归纳出西西创作时整合图像与文字的三条路径,西西的图文互涉叙事符合其一贯的创作追求,是对传统的挑战,同时为其后期的跨媒介叙事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7
【图文】:
ratJr逦**逦西逡逑图2-4《木兰图》原图逦图2-5《哨鹿》封面逡逑第三节延宕的高潮逡逑《哨鹿》分为四章,即《秋称》、《行营》、《塞宴》、《木兰》,每章前各附图逡逑一幅(下文分别称为图2-6、图2-7、图2-8、图2-9),分别取自《木兰图》的逡逑行营、筵席、下营、合围卷,并非顺序排列。图2-6为行营卷的中心部分,即前逡逑往围场的皇帝接受城镇百姓的跪拜。后三章的章前图选取的都是画面中心部分附逡逑近的内容,图2-7为举行宴饮的驻歔大营,原画中其右侧为皇帝骑马观赏蒙古青逡逑年擒生驹;图2-8是驻歔大营东侧的御膳房:被厨师置于特制漆盒中的菜品由内逡逑监抬出,预备皇帝用膳,其下方即是坐在驻歔大营前观看相扑表演的乾隆皇帝。逡逑图2-9是围猎麋鹿的场景,其前方为乾隆皇帝射鹿的画面,是整个长卷的总结。逡逑
ratJr逦**逦西逡逑图2-4《木兰图》原图逦图2-5《哨鹿》封面逡逑第三节延宕的高潮逡逑《哨鹿》分为四章,即《秋称》、《行营》、《塞宴》、《木兰》,每章前各附图逡逑一幅(下文分别称为图2-6、图2-7、图2-8、图2-9),分别取自《木兰图》的逡逑行营、筵席、下营、合围卷,并非顺序排列。图2-6为行营卷的中心部分,即前逡逑往围场的皇帝接受城镇百姓的跪拜。后三章的章前图选取的都是画面中心部分附逡逑近的内容,图2-7为举行宴饮的驻歔大营,原画中其右侧为皇帝骑马观赏蒙古青逡逑年擒生驹;图2-8是驻歔大营东侧的御膳房:被厨师置于特制漆盒中的菜品由内逡逑监抬出,预备皇帝用膳,其下方即是坐在驻歔大营前观看相扑表演的乾隆皇帝。逡逑图2-9是围猎麋鹿的场景,其前方为乾隆皇帝射鹿的画面,是整个长卷的总结。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7
【图文】:
ratJr逦**逦西逡逑图2-4《木兰图》原图逦图2-5《哨鹿》封面逡逑第三节延宕的高潮逡逑《哨鹿》分为四章,即《秋称》、《行营》、《塞宴》、《木兰》,每章前各附图逡逑一幅(下文分别称为图2-6、图2-7、图2-8、图2-9),分别取自《木兰图》的逡逑行营、筵席、下营、合围卷,并非顺序排列。图2-6为行营卷的中心部分,即前逡逑往围场的皇帝接受城镇百姓的跪拜。后三章的章前图选取的都是画面中心部分附逡逑近的内容,图2-7为举行宴饮的驻歔大营,原画中其右侧为皇帝骑马观赏蒙古青逡逑年擒生驹;图2-8是驻歔大营东侧的御膳房:被厨师置于特制漆盒中的菜品由内逡逑监抬出,预备皇帝用膳,其下方即是坐在驻歔大营前观看相扑表演的乾隆皇帝。逡逑图2-9是围猎麋鹿的场景,其前方为乾隆皇帝射鹿的画面,是整个长卷的总结。逡逑
ratJr逦**逦西逡逑图2-4《木兰图》原图逦图2-5《哨鹿》封面逡逑第三节延宕的高潮逡逑《哨鹿》分为四章,即《秋称》、《行营》、《塞宴》、《木兰》,每章前各附图逡逑一幅(下文分别称为图2-6、图2-7、图2-8、图2-9),分别取自《木兰图》的逡逑行营、筵席、下营、合围卷,并非顺序排列。图2-6为行营卷的中心部分,即前逡逑往围场的皇帝接受城镇百姓的跪拜。后三章的章前图选取的都是画面中心部分附逡逑近的内容,图2-7为举行宴饮的驻歔大营,原画中其右侧为皇帝骑马观赏蒙古青逡逑年擒生驹;图2-8是驻歔大营东侧的御膳房:被厨师置于特制漆盒中的菜品由内逡逑监抬出,预备皇帝用膳,其下方即是坐在驻歔大营前观看相扑表演的乾隆皇帝。逡逑图2-9是围猎麋鹿的场景,其前方为乾隆皇帝射鹿的画面,是整个长卷的总结。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强;;分离与建构:西西《我城》与香港意识[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赵坤;张岱;;20世纪香港文学中的“我城”建筑书写[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3 贺小力;;时空的轻盈之舞——论西西《我城》的时空结构[J];名作欣赏;2013年23期
4 凌逾;;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以西西小说《我城》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5 _5堂
本文编号:2744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4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