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论
发布时间:2017-03-30 09:25
本文关键词:毕飞宇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毕飞宇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受当时先锋文学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先锋文学的特点。随着创作的不断推进,毕飞宇逐渐搁置了“历史”“哲学”“时空”“意义”等形而上的深刻探讨,在城乡互望模式的观照下,无根化的都市叙事成为了他关注的对象。2000年后《青衣》《玉米》《玉秀》《平原》《唱西皮二黄的一朵》等作品陆续问世,这批作品塑造了饱满生动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写实倾向更为明显清晰,表征着毕飞宇已经完成了从初期的“先锋”探索向现实主义创作的转变。毕飞宇的现实主义创作表现出明显的主观色彩,这与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胡风、路翎的那种主观现实主义创作有相似之处。毕飞宇强调创作者的介入意识与能动精神,以积极的姿态投入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创作手法和小说修辞,它成为了作者凝视现实关注现实的一种“情怀”,折射出作者独特的个体感悟和体验。毕飞宇对现实题材的反思审视是通过对个体人物的命运书写得以实现的。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毕飞宇特别注重人物的心灵世界与内在构造,作者也力图借助人物的心灵世界作为小说叙述的脉络线索。尽管是在用客观化的叙事场景展现小说的叙述进程,整个文本却充满着浓烈的主观色彩。此外,毕飞宇善于运用“以轻击重”的语言策略,选择将戏谑化和诗意性作为主要手段,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之下展现出近乎沉重的主题,这语言显示了毕飞宇对现实人生的洞察和沉思,浸透着作者浓烈的现实关怀。塑造人物过于依赖类型化所导致的人物单一与语言极度飞扬所带来的审美疲乏,是其在今后现实主义创作中需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毕飞宇 现实主义 主观体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从“先锋”到现实主义的转变12-18
- 第一节 转变的体现12-14
- 第二节 主观体验式的现实主义观念14-18
- 第二章 毕飞宇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主观倾向18-32
- 第—节 心灵内蕴式的人物构建18-25
- 第二节 叙事场景的主观色彩25-32
- 第三章 毕飞宇小说语言的主观现实主义品格32-37
- 第—节 “以轻击重”的语言策略32-35
- 第二节 语言的飞扬之累及其突破35-37
- 第四章 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意义与局限37-42
- 第一节 毕飞宇小说创作的意义37-39
- 第二节 毕飞宇小说创作的局限以及突破39-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7
- 硕士期间所发论文47-48
- 后记48
本文关键词:毕飞宇现实主义小说创作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6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