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眼泪”描写的文学功能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福菊;程福慧;;林黛玉的焦虑情绪[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丽;;浅谈林黛玉[J];汉字文化;2018年23期
3 谭凤[;;林黛玉[J];红楼梦学刊;2019年01期
4 梁归智;;林黛玉结局之谜[J];名作欣赏;2018年07期
5 王炳茗;;林黛玉形象的悲剧意蕴——“小心眼”中的真情[J];戏剧之家;2018年06期
6 韩锡强;;黛玉质本洁 作诗还洁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年03期
7 李智永;;歌曲《葬花吟》的演唱分析及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17年14期
8 陈倩;;结合“林黛玉进贾府”的人物语言描写特色,探究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36期
9 吴勇前;;林黛玉的眼睛[J];语文学习;2005年09期
10 甘红梅;;林黛玉的“哭”和“笑”——《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刚;;字里行间见真意——《“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实录[A];《素质教育》教科研成果[C];2018年
2 何永康;;美,寓于运动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视[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3 曲沐;;林黛玉教写作的启示[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肖君和;;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李兢兢;;论林黛玉形象的文化意蕴[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任元红;;谈《红楼梦》中林黛玉形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谢雪梅;;林黛玉的政治悲剧——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乌托邦角色[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四辑)——中国文论的思想与情境[C];2012年
8 张建光;;林黛玉进贾府中“忙”字的妙用[A];中国名校卷(内蒙古卷)[C];2013年
9 丁雪云;;《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三个不谐之音[A];红楼文苑(2009.1)[C];2009年
10 何文刚;;《红楼梦》中的桃源梦——林黛玉诗之探索[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珍子;别学林黛玉[N];中国青年报;2012年
2 施健子;危险的宿命论[N];经济观察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静;六医生“会诊”林黛玉[N];中国科学报;2019年
4 张未然 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林黛玉的财产权问题[N];人民法院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童薇菁;如若林黛玉遇到武亦姝……[N];文汇报;2017年
6 伯樵 书评人;她不是宋朝的林黛玉[N];文汇报;2017年
7 张立珩;《恋恋洛城》写作札记[N];文学报;2017年
8 广东省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毛健薇;用“还原”法则讲名著[N];中国教师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王一;有敬畏之心,才有经典之作[N];解放日报;2017年
10 汪翔;林黛玉与潇湘竹[N];吉林日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兴亮;对《红楼梦》英译本中林黛玉形象的操控性重构研究[D];华侨大学;2019年
2 任田园;从林黛玉看曹雪芹的新人形象创造[D];浙江大学;2019年
3 王煊;探究《红楼梦》中林黛玉音乐形象的塑造与表达[D];山西大学;2019年
4 钱海;《红楼梦》“眼泪”描写的文学功能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9年
5 安琦;《红楼梦》日译本中的林黛玉诗歌翻译[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
6 徐芹芹;让名著在课堂重新焕发光彩[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7 喻晓玲;《红楼梦》花草意象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年
8 张健;林黛玉形象综合介质油画创作[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9 崔延克;试析音乐艺术的悲情美[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10 赵烨;林黛玉的“哭”及其英译对比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0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80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