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迟子建小说的边地民间意蕴

发布时间:2020-08-28 08:07
   迟子建自八十年代中期登上中国当代文坛以来,她坚定地选择站在民间的立场上,用作品呈现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状态,表达底层民众的生命体验。如果说民间是她透视社会、解读人性的视角,那么她的故乡黑龙江则是她深入民间、感受民间的渠道。黑龙江地区是一片位于我国东北部的边疆地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自然、人文环境造就了东北民间社会的独特形态。迟子建成长、生活在这里,她笔下的民间是扎根于东北边地之中的,东北边地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融入其小说的民间建构,形成了迟子建笔下别开生面的边地民间表现形态。因此,本论文将迟子建的民间书写定位到东北边疆地域,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聚焦于迟子建小说中东北边地社会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致和民众生活状态,从边地民间这一角度深度挖掘和理解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内涵、价值信念、审美追求和精神底蕴。迟子建所书写的边地民间世界是一个包含着物质、文化、审美等多重因素的复杂又个性鲜明的空间。在这个独特的空间里,主要包括两大方面:其一是边地民间社会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构成,它们不仅凝练在东北地域独特的风情民俗之中,还内含在东北民众与边地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关系中。其二是民间个体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一方面,边地民众在面对生存苦难时,他们选择以坚韧的意志和善良的品性去化解;另一方面,边地民众身上具有一股强健的生命力量,他们追求精神的自由、富有生活的热情。迟子建多年来执著地书写着边地民间社会,这主要源于她对东北边地民间文化的真诚热爱,对民间社会质朴情感的深切体验,以及她自身情感经历和外部生存环境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边缘心态。她从边地这一看似边缘的视角,却表现出对整个民间社会的观察和分析、对人类精神的探究和关怀,这也使其笔下的边地民间世界既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向外传播着希望与温暖;又反映出现代性下社会民心的复杂变动,警醒并指引着迷惘的人们回归大自然、回归内心的本真。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艳;;真纯而细腻的体验 忧伤而不绝望的抒写——迟子建小说研究梳理[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2 姜游;;试论迟子建小说的黑土文化特色[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年01期

3 李爱红;;边地如画:迟子建小说的艺术之美[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年12期

4 杨姿;;文学的杠杆——论迟子建小说的轻与慢[J];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01期

5 吴连影;;论迟子建小说中的道家思想[J];理论观察;2017年03期

6 许雪姣;;迟子建小说研究综述[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7 赵雪君;;论迟子建小说中两性关系的和谐建构[J];名作欣赏;2016年33期

8 程维;;温情与历史的交相辉映——论迟子建小说的两个重要主题[J];长治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刘小宇;;迟子建小说的生命美学及其营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年09期

10 陈春凤;;论迟子建小说中的诗意浪漫哲学[J];参花(下);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郑薇;;云上的风景——简评迟子建小说《越过云层的晴朗》[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2 赵彦芳;;底层世界:贫乏与诗意——迟子建小说中的底层美学[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威;;一支苍凉的古歌——评迟子建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日君;黑土地的守望者[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丛琳;生命向着诗性敞开[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爽;论迟子建小说的边地民间意蕴[D];兰州大学;2018年

2 徐夏敏;沈从文、迟子建边地小说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3 王铃;论迟子建少数民族书写的文体特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硕;自足 神性 守望[D];延边大学;2017年

5 王晓艳;迟子建小说中的罪与罚[D];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

6 牛娟;论迟子建小说的仪式书写[D];河北大学;2017年

7 焦明明;迟子建小说的自然“复魅”书写[D];河北大学;2017年

8 郭轶峰;论迟子建小说中的黑土地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9 胡治珍;迟子建小说神性元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0 钟村;迟子建小说的动物叙事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07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7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