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死
【学位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素文;;《生死场》葛浩文译本的生态翻译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02期
2 纵薇薇;;以人为中心的文学起点——关于《生死场》[J];文教资料;2008年04期
3 郑春凤;李解;;突围 契合 游离——话剧《生死场》再阐释[J];戏剧文学;2017年06期
4 田沁鑫;;话剧《生死场》[J];中国戏剧;2015年07期
5 曹雪盟;;话剧《生死场》的历史气息与现代意识[J];中国戏剧;2016年07期
6 季红真;;鲁迅序言对《生死场》的经典定位之后[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10期
7 ;《生死场》[J];百家评论;2016年05期
8 武诗蕊;;《生死场》中王婆形象的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年08期
9 赵欣;;谈《生死场》的独特思想内涵与爱国情怀[J];参花(下);2017年11期
10 吴学谦;;论《生死场》中动物与人的同构性[J];北方文学;2017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皇甫晓涛;;一语难尽——《生死场》的多层意蕴与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多维结构[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2 韩童生;;我演《生死场》的赵三 浅谈姿态狂热和形象魅力[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3 冯婷;;论萧红《生死场》的绘画式表达[A];荆楚学术2016年第7期(总第八期)[C];2017年
4 冯婷;;论萧红《生死场》的绘画式表达[A];荆楚学术2017年第2期(总第九期)[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金祥;不缺阅读者,缺有说服力的作品[N];解放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徐涟;在世纪之交收获金秋[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记者 徐涟;首都舞台好戏连台[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颜榴 田沁鑫;《生死场》回溯青春激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依史;复排《生死场》为角逐更为警醒[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徐馨;话剧《生死场》有了“韩国版”[N];人民日报;2005年
7 曲琪;程式化?生活化?戏曲影视剧举步两难[N];中国青年报;2008年
8 周惠斌;胡风起名《生死场》[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简兮;没有灵魂的戏剧[N];文艺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吴娜 张进中 朱伟华 光明网记者 张士英;书写“真实的野生的奋起”[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正琛;论《生死场》中的女性“存在”[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2 黄海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葛浩文英译《生死场》的适应与选择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3 马海娟;概念整合理论视阈下《生死场》中隐喻翻译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4 梁思睿;《生死场》接受史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5 贺璐倩;基于《生死场》韩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闫s
本文编号:28138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