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子《拨棹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07:42
唐代是属于诗歌的时代,也是属于禅僧的时代,二者互相吸引、融合。诗歌以情动人,禅思以理直入,看似不同,本质却都是以“心”动人。在相互契合的某一点下,诗与禅产生了碰撞交融,诗人以禅入诗,禅僧以诗写禅。在这广阔的时代背景下,船子德诚在朱泾的钓船上点燃了渔火。船子德诚既是禅僧也是诗人,在佛道禅理、文学创作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本人行为高蹈洒脱,笔下的《拨棹歌》又是诗与禅交融的典范著作,在诗禅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地位。论文主要围绕船子及其《拨棹歌》展开,从佛典古籍中的记载推断船子的生平,在考证船子派系传承系统后,结合船子悟道、传法夹山以及夹山继承禅法等多方面分析、总结船子的禅法宗风。在明确船子禅法的前提下,从唐代禅宗、唐词等角度梳理、分析《拨棹歌》的内容、体式,从主题、视角方面对作品进行分类,同时从体式上指出《拨棹歌》是一部应当被肯定的唐代词集。立足于唐代诗禅大背景与《拨棹歌》文本,从作品的语言运用、意象的选择以及诗歌意境的呈现方面对作品的审美特征作深入分析与论述,从而点明《拨棹歌》中完美的诗禅交融。最后梳理文献资料,从黄庭坚、苏轼等后世文人创作以及禅林对船子的接受等方面分析船子及其《拨棹歌》产生的影响,同时广泛涉及其他诸如戏曲、绘画等艺术门类,从其中寻到船子的踪影,体现船子及《拨棹歌》问世后对禅林、士林等艺术创作方面的重要意义及深远影响。简要来说,就是分析论述船子在《拨棹歌》中诗味与禅味的相互融合及影响,始终贯穿“诗禅融合”,同时解决船子的生平与禅法、《拨棹歌》内容与体式、语言风格及意境等审美特征这几个问题。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B946.5
本文编号:2815561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B94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宗琏;施蛰存与船子和尚[J];新文学史料;200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刁淼成;船子和尚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2 李芳;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的诗禅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3 朱晓玲;江左诗僧灵一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岩;论文人渔父词(中唐至元)[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董林;唐代诗僧与僧诗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5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