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13:05
   元代是中国戏曲大放异彩的时期,杂剧艺术日臻成熟,诸如公案、历史、婚恋、神仙道化等题材内容,丰富了元代的文化与世俗生活。宗教文化在元朝也发展到了繁盛时期。元朝统治者崇尚释师,佛教地位居于高位,扩大了戏曲创作者的创作范围,出现了众多的“神仙道化”剧目,而这一类题材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深入细致研究元代佛教剧的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质,特选取《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中现存完整的以宣扬佛教思想的10部剧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传统的案头阅读法为基础,从宗教文化角度对佛教剧的发展及其界定、主题思想、文化精神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确定佛教剧的划分标准和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并对佛教剧的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整理和爬梳。正文的第一章叙述元代佛教剧兴盛的原因,即统治者的崇佛政策和汉地佛教的崛起以及创作文人的心理状态为佛教剧的创作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此外对佛教剧的发展流变做了简单的陈述。第二章着重分析佛教剧中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和普度众生的救世情怀在具体剧目中的体现。第三章论述佛教剧中体现的众生平等的生命观和创作者恋世与愤世的现实批判的文化精神。第四章结合前后佛教剧的发展简单阐述对佛教剧的文学接受影响以及佛教止恶扬善的社会影响。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I207.3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安;;一部研究元杂剧的力作——《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连举;;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论要[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宋俊华;;元杂剧演出研究该如何展开?——兼谈研究资料的体系化问题[J];戏曲艺术;2006年04期

4 宁宗一;;转换一种思维模式重新审视元杂剧——序《元杂剧通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张进德;;对元杂剧的重新审视与全面观照——评《元杂剧通论》[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刘祯;戏曲断代史的力作──季国平著《元杂剧发展史》绍评[J];中国戏剧;1994年05期

7 申鑫;;试论《南村辍耕录》对元杂剧研究的价值[J];青春岁月;2013年06期

8 刘荫柏;;20世纪元杂剧研究概说[J];戏曲研究;2001年02期

9 吴国钦;20世纪上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一[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10 李静;20世纪下半叶的元杂剧研究──20世纪元杂剧研究系列之二[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建鑫;元杂剧文化寻根[N];太原日报;2008年

2 习毅 薄克礼;管弦声里释古乐[N];光明日报;2003年

3 书评人 杜改俊;民族文化融合与元曲研究的连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沈达人;如果产生这样的效果[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3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便朵;论元杂剧中的“小人”形象[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2 崔慧慧;元杂剧中的佛教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邸允峰;文艺民俗学视野下的元杂剧鬼魂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4 管弦;元杂剧与宗教信仰[D];兰州大学;2008年

5 赵平平;元杂剧商人形象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6 张国微;元杂剧妓女形象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7 袁燕军;元杂剧民俗浅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詹妮;元杂剧中的鸨儿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李丽平;元杂剧判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殷亚林;元杂剧文本结构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5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5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