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词中的庭院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0 21:11
   宋词中“庭院”一词频繁出现,或是关于庭院要素的描写也不计其数,这些词作中的庭院意象借助这一小小的空间承载着有宋一代文人们的独特生活以及他们的时代精神面貌。宋词中庭院的运用可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词作风貌,也可以看到文人们的时代心态,宋词中的庭院反映了词的审美倾向、词的审美意境和词的审美特征。所以对庭院的研究不仅是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研究,而且也是关于词学本体发展的研究。本文将以唐圭璋先生编纂的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宋词》作为研究文本,着眼于宋词中的庭院意象或是庭院要素,对有关文本进行细读,作具体的研究,并以宋代三百多年的历史文化作为参考,从庭院意象出发,以词这一文体作为载体,深入挖掘宋词中庭院意象背后丰富而独特的意蕴内涵。文章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明确庭院意象在宋词中的概念,庭院意象首先作为“象”,它是实指性的庭院建筑,其次作为“意”,它包含着更多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庭院这一建筑空间,还包括了庭院诸如花木之类的庭院要素。而在宋词中出现的庭院大多数是虚拟庭院,是作为词人情感申发的背景而出现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庭院。另外,概述庭院意象在文学中的发展状况。庭院意象自魏晋南北朝诗中出现,至唐五代词中频繁出现,再到宋代成为一个成熟的、稳固的意象符号,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又简单的比较分析了庭院意象在诗中和词中的区别,并且说明在整个宋词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不同词人其词作中的庭院意象也有所区别。第二章将宋词中出现的庭院进行分类,分别为文人活动型庭院、女子活动型庭院、模糊型庭院,结合庭院的构成要素,细述了不同类型庭院的各自特征。文人型活动庭院指词人将艺术活动引入庭院之中,自此打上文人的烙印,区别于民间词;女子活动型庭院贯穿整个宋词历史之中,是主要的庭院类型,庭院为女子的活动提供了场所与载体;模糊型庭院是由庭院中的虚景构成,它不是作为真实描绘的对象而出现,而是其形成的庭院环境与庭院氛围适合词境的表达与感情的抒发。第三章解析了庭院意象的审美特征,庭院意象具有幽深、宁静和半封闭三大特征。“庭院深深深几许”在宋词中经常出现,庭院的环境也总是寂静的,这通常是由庭院的封闭性造成的,然而庭院也并非完全封闭,词人可以超越时空,沟通院内院外的世界,甚至沟通现在与过去的世界。这三大特征不仅是庭院所表现出来的外观特征,更是词人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的反映。第四章从多角度分析了宋词中庭院意象频繁出现的原因。首先庭院意象的出现与词体本身的特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词体从多方面呈现女性特点,而且词又多写女性,是为女性而生,庭院又是古代女子活动最多的地方,所以词与庭院在女性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宋代园林的发展也影响了词中庭院意象的选择,宋代文士热衷于筑园生活,宋人对园林生活的审美渗透到庭院当中。最后,庭院意象的选择也是词人时代精神的选择。宋代理学、禅宗、道教的融合与发展,崇文政策的影响等使得有宋一代的文人士大夫形成内敛的心理,形成一种内倾化的时代精神,这与庭院的向内特征也是相得益彰。第五章研究了庭院意象的文学功能。本章着重从庭院作为活动背景、庭院意象的造境功能以及庭院意象的象征作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庭院在词中并非是实有之场景,它在大多时候是作为活动背景而出现,通过一些意象组合、搭配,形成了典型的庭院环境与庭院背景,成为词中的典型场景。其次庭院意象具有塑造意境的功能,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善于塑造幽深、杳渺、朦胧的意境,这是从塑造自然之境出发,庭院塑造深远之境的功能与庭院本身的审美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二,善于塑造虚无之境,也就是精神上、哲理上的境界,庭院意象能够转换时空,超越时空,达到虚无的境界。最后分析了庭院意象的象征性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象征意义上。第一,庭院意象象征着女性的相思闺怨,因为庭院是古代女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庭院与女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第二,庭院意象还是生命意识的象征,庭院是自然的缩影,因为通过一方小小的庭院空间,身在其中的抒情主人公能够窥探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从而发出对生命、对时间的思考。第三,庭院意象是宋代中隐生活的象征。宋代文人追求中隐的生活,而庭院则给这种追求提供了无法取代的精神栖息地。庭院意象具有双重性特征,一方面它具有普遍性,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处可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特殊性,它是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中间层次。因为庭院同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双重特性,它才会引起文人的关注,或者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文人的意象选择。庭院意象逐步发展,至宋词中成为典型性、代表性、特定性的文学意象,它在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庭院意象的研究,揭示出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倾向,以及隐藏在意象背后深层的心理和文化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词这一文学样式自身的发展特色,以庭院意象为落脚点,回归词体本身,审视词体的审美特征以及词的发展过程。深入挖掘庭院意象的表现特色及思想内涵,以求更好地、更全面地认识宋词中庭院意象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令;;试论宋清词中“庭院意象”的演变[J];许昌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2 陈莉;;宋词中的庭院意象及其文化蕴涵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3 张震英;雷艳平;;闺阁园林间的浅吟低唱——从宋词看宋代闺阁的园林情调[J];学术论坛;2013年02期

4 毕涛;王艳;;唐宋词中建筑意象探微[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魏丹;文才臻;彭峰;;“中隐”思想与唐宋时期庭院式园林的发展[J];广东园林;2010年04期

6 徐海梅;刘尊明;;浅谈宋词与宋代园林文化[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4期

7 张晶;;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空间[J];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8 李旭;五代、北宋词“庭院楼台”意象的文化诗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尊明,王相红;宋词的阴柔体性及其审美特征[J];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10 贾鸿雁;宋词园林意境美探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燕萍;宋词与园林[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学文;宋词中衾枕意象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2 段艺璇;宋词夜意象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于保荣;宋词中建筑空间的审美解读[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霞;从宋词看中国文人园林的意境[D];河北大学;2009年

5 朱雯静;北宋词之香意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1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