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嘉绒墨尔多”形象的多重表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07:19
   作为一座深处嘉绒藏区腹地和多元族群文化包围的神山——“嘉绒墨尔多”,一直以来,为嘉绒藏民信仰和膜拜。神山主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从丹巴县延伸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金川县、理县、马尔康市等地区,位居嘉绒藏区神山之首。在藏汉史籍、地方志、民间口述、作家文学、大众媒体等各类“文本”的表述中,“嘉绒墨尔多”的形象被不同主体书写、阐释、解构、再造。同时,也被生活在神山脚下的嘉绒藏族自我建构和展演。诸多话语的介入,导致对“嘉绒墨尔多”形象的言说呈现多元和复杂的局面。本文在梳理嘉绒墨尔多山的历时性变化的基础上,以其形象的嬗变过程为研究对象,将文学人类学的表述理论引入“嘉绒墨尔多”形象的动态论述中。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缘起,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以及笔者田野调查的情况。第二部分结合藏汉史料和实地考察对嘉绒藏族的地域环境、生存境况作宏观的解读。第三部分历时性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嘉绒墨尔多”的形象,试图分析其作为苯教、藏传佛教宗教系统中被不断更新和重塑的一个宗教文化符号,是如何被翻译、表述从而纳入汉族世界的。第四部分将写于民国时期的《墨尔多神山志》作为主要论说对象,从中剖析嘉绒藏族舆地观。此外,通过对几则民间神话故事的分析窥见嘉绒藏族如何建构和表述墨尔多神山。第五部分讨论新中国成立以后,“嘉绒墨尔多”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在当下的衍生形态。最后,总结从明清以前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嘉绒墨尔多”形象变化的表征形态。希望在藏族神山文化研究中破除官方和精英主义立场,让更多来自地方和民间的主体发声从而引出文化研究的“共鸣”。
【学位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9
【部分图文】:

嘉绒,藏区


图 2.1 嘉绒藏区的范围①俯瞰整个中国地图,嘉绒藏区与藏彝走廊的东段和康区(南面),西藏(西面)和汉地(东面)个文明体视作一个圆形,那么嘉绒藏区正好处于四

地图,嘉绒,藏区,百度


图 2.2 四个文明体与嘉绒藏区的关联②来自百度地图 http://map.baidu.com/,标注由笔者根据情况添加绘制。来自百度地图 http://map.baidu.com/,标注由笔者根据情况添加绘制。其中,白色半;白色半椭圆实线表示四大文明圈;白色斜虚线表示嘉绒藏区范围。

区域范围,丹巴县,地理位置


丹巴县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吉卓玛;;藏地朝圣研究述评[J];中国藏学;2016年02期

2 何丈华;左茜;;一个“边缘”族群的文化和生活——《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评介[J];中国藏学;2016年01期

3 彭慧勇;;解读“墨尔多”[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4 闫红霞;;藏区宗教神山朝圣现象的生态人类学解读[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8期

5 彭文斌;陈世明;刘冬梅;;社会变迁中的藏族朝圣——以九寨沟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03期

6 王远明;;现实世界想象化:以松赞干布和墨尔多为例论康巴藏族关于英雄的传统叙事[J];阿来研究;2014年01期

7 朱靖江;;“藏边影像”:从“他者”窥视到主体表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李玉琴;;人神共场:神山崇拜的界域与认同——对安多藏区山神信仰的特质与意义的考察[J];青海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9 林俊华;;嘉绒的文化符号[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石硕;邹立波;;康藏史研究综述[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才贝;阿尼玛卿山神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梁昭;民歌传唱与文化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曾丽容;西藏中部农区神山祭祀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1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