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诔文文体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21:00
汉魏六朝是文体观念日益成熟的重要时期。诔文作为一种饰终礼文,是先秦丧祭命谥诔辞与铭颂结合的产物。在汉魏六朝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诔文逐渐发展并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文体体制和语体风格的变化。本论文以文本为对象,对汉魏六朝各个时期诔文风格特征及思想内涵作探析,并以此为基础,探析诔文在文体体制、语体风格、述叙视角等方面的“正”与“变”,厘清诔文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发展与演变。通过分析汉魏六朝诔文的创作面貌及其风格特征可以发现,由“正体”到“变体”是诔文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主线。其中“正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语体风格,四言韵文成为诔文撰作中标准的语体形式;其次是传体而颂文,荣始而哀终的写作模式,主要体现在经传之体裁性质,颂文之文体范式;最后是典懿清铄的正体风格及其外在表现。“正体”之变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体制的变化,表现为长篇序文的出现,散体、不押韵的长篇序文使得诔文趋向世俗化倾向;其次是语体风格之变,其表现为辞哀而韵长的楚骚体诔文的出现,使得诔文偏离于古雅庄重之诔文文风;再次是文体之变,诔之“变体”哀辞与哀策;最后是叙述视角的变化,表现为从第三人称向第一、二人称的转变,通过“我”之视角来抒发内心的哀情,不合乎诔文之“正体”风格与规范。汉魏六朝诔文之所以由“正”到“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政治和文化生态层面。政治更迭频繁,外在环境的变化使诔文在思想方面拥有新的风貌,如出现了专门阐发玄学的作品。其次是文学生态层面。汉赋和楚骚体影响着诔文的写作方式和文体风格。第三是文人心态层面。个人生存境遇深刻影响着作品风格。同时,个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从而汉代以儒家伦理价值观为代表的群体意识藩篱中挣脱,表现出个体意识与个性精神。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本文编号:2817169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生虎;王争;;论陆机的诔文创作——以《愍怀太子诔》与《文赋》的互证关系为中心[J];殷都学刊;2015年02期
2 赵厚均;;汉魏两晋诔文述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涛;;南朝诔文演进及撰作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蔡彦峰;;潘岳《马lg督诔》与西晋品官荫客制[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李贵银;;碑文与铭文、颂文及诔文的文体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6期
6 马江涛;;试论曹植诔文的新变[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3期
7 王丹;;东汉诔文的定型[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8 党万生;张志新;;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在陶渊明研究中的重要文献价值[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孔德明;钟军;;中古诔的情感流变[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葛晓音;;论汉魏三言体的发展及其与七言的关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秀蓉;魏晋士人心态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2 马鸿雁;张华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7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