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21:54
   《召树屯》故事流传至今,不仅在傣语世界广泛流传,建国后历经一代代文化工作者的努力,它已成功改编为小说、舞台剧、影视剧、连环画等多种形式,在整个汉语世界也几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本文首先通过对《召树屯》跨文化传播的民族基础与文化载体的探讨入手,着重分析傣族巫佛信仰、贝叶经、赞哈艺术及“天鹅处女型”故事与《召树屯》之间的联系。同时,对目前学术界关于故事源流及版本的几种说法做简要阐释,进一步阐述整个叙事长诗有着同样的文化内核,版本的差异仅是体现在具体人物情节和故事细节上。《召树屯》的跨文化传播,主要通过对其文本上的改编与形式上的探索两个方面来进行讨论。在文本改编上,主要从宗教色彩、意识形态、文学手法等角度分析不同版本间的差异。而形式上的探索则是在文本改编的基础上,将《召树屯》搬上舞台、银幕,以舞蹈、神话电影、木偶动画、景区演艺等艺术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而从《召树屯》的再发现与再创作来看,其传播过程大致也可分为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可参考的传播策略。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傣族传统叙事长诗《召树屯》的跨文化传播并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开发与交流传播,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看做其对自身文化资源的“自救”。《召树屯》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最佳的效果应该是在尽可能保留其故事文化内涵与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又能在在国内外不同的文化市场中取得一定效益,使傣族乃至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据一席之地。
【学位单位】: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J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自春;;傣族民间叙事诗《召树屯》的整理出版与改编[J];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05期

2 赵世琴;;浅论傣族千古爱情传奇《召树屯》的文化内涵[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02期

3 郑筱筠;贝叶经与傣族《召树屯》故事不同版本之关系[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3期

4 傅光宇;《召树屯》源流辨析[J];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03期

5 刘守华;;纵横交错的文化交流网络中的《召树屯》[J];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01期

6 东方既晓;《召树屯》《朗退罕》渊源新证[J];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01期

7 谢远章;《召树屯》渊源考[J];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02期

8 潜明兹;《召树屯》类别探微[J];思想战线;1984年01期

9 梁颂宇;;从女性主义角度比较《召树屯》和《帕素吞》[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年05期

10 潘雪玲;;《孔雀东南飞》与《召树屯》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橹;;佛教文化中文学的回归——论我国傣族及泰、缅诸国《召树屯》型故事[A];东方丛刊(1993年第2,3辑 总第六辑)[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万喜杰;谁能料到程十发[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小 辰;程十发40开连环画稿现身拍台[N];中国商报;2005年

3 嘉 音;程十发40开册页抖擞京城拍场[N];中国商报;2005年

4 杨晓萍;灵之韵 舞之魂[N];云南日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达元;傣族民间叙事长诗《召树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8年

2 吴炯;《召树屯》汉译英翻译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王贵;爱情叙事诗《阿诗玛》与《召树屯》之比较[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朵雯娟;从传统走向创新[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5 陈孟云;《召树屯》(孔雀公主故事)跨语际流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侯小纳;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中“原形回归”情节单元意义探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7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7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