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大文学史》看谢无量文学史书写的传统视角
【学位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文化语境与谢无量思想探析
第一节 清末民初文化语境与早期文学史家群体特征
第二节 四川“书院”更替与近代蜀学沿革
第三节 谢无量生平及学术思想研析
第二章 :谢无量传统文学观念与《中国大文学史》书写实践中的传统图像
第一节 “文从经来”—谢无量的传统文学观念
第二节 “史传著叙”—谢无量的文学史观
第三节 “融经入史”—谢无量的文学史撰写
第三章 :现代化语境中文学史书写的学术传承与变异
第一节 文学传统的现代转换: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评介与文学史书写转向.
第二节 当代文学史的书写策略:传统文学观念启示与台湾学界对文学传统重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荣;;遮蔽与理应遮蔽——张爱玲为中心的文学史书写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2 余来明;;“文学”概念的古今演绎与中国文学史书写[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02期
3 张登峰;;当代两岸文学史书写的现状与反思——兼论齐邦媛、王德威主编的《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文学》[J];南腔北调;2017年05期
4 余来明;;“文学”观念转换与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学史书写[J];文学遗产;2013年05期
5 朱德发;;创新型的儿童文学史书写——评杜传坤的《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论》[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2期
6 王峰;;中国早期文学史书写的“文学”场域[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2期
7 罗云锋;;学术分科与史、文独立——早期文学史书写的学术背景考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张晶晶;;中国文学史书写的“胡适时代”[J];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11期
9 朱德发;;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J];江汉论坛;2015年07期
10 卢絮;;论身体视角下的文学史书写[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罗云锋;;综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书写——兼及考据化学术背景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罗云锋;;论鲁迅的文学史书写[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 车振华;“俗文学”研究与中国文学史书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清俐;俗文学研究拓宽文学史书写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潘德宝;充实而有光辉的探索[N];中华读书报;2017年
4 吴雯莉;儿童文学与文学史书写[N];文艺报;2018年
5 赵普光;作为“生命的学问”的文学史书写[N];中华读书报;2015年
6 记者 夏静 通讯员 刘小英 王怀民;专家学者反思与重构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N];光明日报;2012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王毅;中国文学中的俳谐传统与文学史书写[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思郁;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新视野[N];江西日报;2013年
9 思郁;焦虑影响下的文学史书写[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吴光正 武汉大学文学院;文学史书写的历史性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欢江;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文学史书写[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冠聪;从《中国大文学史》看谢无量文学史书写的传统视角[D];暨南大学;2018年
2 傅铮怡;泰纳的文学史观与近代中国、日本的中国文学史书写[D];湖南大学;2016年
3 赫凌敏;探寻文学史书写之路[D];吉林大学;2005年
4 张一婷;跨代作家现象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5 沈坛龙;中国当代文学史书写范式的嬗变[D];东南大学;2015年
6 张晶晶;中国文学史中的曹操书写1900-1949[D];云南大学;2013年
7 崔剑;“小说海”里说小说——《小说海》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佳人;艺术创作与身份意识[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妍;民族性的追寻与诉求[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闫华;女性文学史的书写立场及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0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