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民间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6:27
   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具有敏锐的感知力、洞察力和丰富的表现力,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社会众生相,还展现了东北地区的自然风貌,刻画了黑土地养育的人,叙述了黑土地上发生的事,唱出了一曲悲凉凄婉又饱含深情的歌谣,呈现了一个生存与死亡、压抑与自由、屈辱与抗争、卑微与伟大、温情与冷酷、迷失与救赎等异常驳杂的民间世界。一定意义上,萧红的小说创作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民间立场。萧红小说包蕴的民间文化形态有别于同时期东北作家对故乡的书写,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此,以民间文化视角研究萧红的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民间文化视角切入萧红小说创作,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缘起,介绍萧红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说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正文部分以民间文化为基点,以萧红小说为主要分析对象,从民间价值立场的确立、民间文化空间的表达、萧红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从萧红的人生经历、创作的时代背景、底层叙事视角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析萧红民间价值立场的确立。苦难的人生经历使得萧红历经人世的颠沛流离,时代的动荡不安为萧红的创作提供了社会大背景和经典人物形象原型。对于苦难的体验也使得萧红在创作时笔端的天秤自觉地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底层叙事视角。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萧红小说民间文化空间的具体展现,分别从自然意象、人文世俗生活、民俗形式三个方面来详细展开。萧红细腻敏锐的观察力使得其笔下的烟管烟纹、窗纸等静态的意象有了动态的效果,创造出一种自然的人化的美学意境。萧红笔下充满了浓郁东北风情的饮食文化以及耐用而温暖的人情风味,这构成了日常的世俗生活。藏污纳垢的民间世界中充斥着萧红对呼兰原貌的双重消解——狂欢节对日常秩序的消解以及世界的荒诞性对悲剧的残酷性的消解。第三章以民间文化理论为依据,结合呼兰艰难的生存环境,展现了萧红小说中蕴含的民间精神:在非人的劳动强度中体现了原始生命力的律动,展现了艰难生活中的希望。萧红时时书写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精神,她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中总是弥漫着一层悲凉的底色。民间世界中所蕴含的自由自在的审美风格与萧红的精神世界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同构,自由自在是萧红身体力行的一种向往与追求,萧红在对自在民间社会中平凡小人物的描绘中,展现了朴素的品质,表达出对民间自在生活逻辑的认同与尊重,表达对呼兰城的由衷的赞美与追忆之情。她用民间文化架起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最坚实、最宽阔的桥梁。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萧红民间价值立场的确立
    (一)苦难的人生经历
    (二)时代精神影响下的独立创作
    (三)底层叙事视角的确立
二、萧红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空间
    (一)寂寞凄婉的自然意象
    (二)日常化的人文世俗生活
    (三)藏污纳垢的民间世界
三、萧红小说中的民间文化精神
    (一)艰难生活中的希望
    (二)对自由精神的永恒追求
    (三)对自在生活的认同与尊重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英;;“我的人物比我高”——由萧红与鲁迅对待小说人物的异同谈起[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09期

2 李奕霏;;透骨的寂寞 明丽的忧伤——论萧红散文化小说的生命意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年03期

3 丁琪;;萧红创作中的性别、乡土与民族观念解析[J];社科纵横;2014年09期

4 史杰;宁西林;;《呼兰河传》中的东北民间文化信息及其精神内涵[J];作家;2013年04期

5 盛晓玲;;无法逃遁的心灵荒芜——铁凝长篇小说《大浴女》精神分析学解读[J];社科纵横;2012年07期

6 陈思广;;《呼兰河传》接受70年:四种视阈与三个问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刘丹;;海外华裔文学的创伤叙事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03期

8 季红真;;萧红小说的文化信仰与泛文本的知识谱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6期

9 师彦灵;;论身体与创伤再现和治愈的关系[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1期

10 赵越;李岩;;《宠儿》中记忆复现对心理创伤的修复[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蕾;论萧红散文的寂寞情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金睿;萧红乡土小说的文化审美空间[D];延边大学;2013年

3 马明;民间视野下的历史书写[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布丽榛;论莫言小说的民间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崔庆蕾;游走在城乡之间的寂寞灵魂——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东亮;论迟子建小说的民间立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丽娟;萧红小说的乡土民间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三霞;萧红小说创作的民间立场与文化阐释[D];兰州大学;2008年

10 吴蓓;中国式的“狂欢”[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299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99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