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末期“贾岛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9:15
唐代中后期,贾岛、姚合崇尚苦吟,刻意求工,追求险急幽僻之境,“清新奇僻”,自成一派。从唐末贾、姚,到宋末“永嘉四灵”、明末竟陵派、清末同光体部分诗人,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同的诗歌创作机制、表现方式和审美风格,由此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独具一格的“贾岛现象”。“贾岛现象”指的是在历代王朝末期出现的以下层(境遇坎坷)文人为创作主体,以贾岛、姚合为主要参照和模仿对象,在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上相互认同、产生共鸣的一种文学现象。从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针对“贾岛现象”的研究多停留于某一个案或某一流派的单点性研究上,缺乏对历代“贾岛现象”历时性、系统性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历代末期“贾岛现象”为研究对象,对宋末、明末、清末三个典型时期的“贾岛现象”作系统观照与整体研究,力图展现历代王朝末期诗歌演进规律的冰山一角。本文除绪论和余论外,共分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贾岛现象”与王朝末期诗歌发展倾向的关系。王朝末期诗歌的发展往往兼具多样性与同一性,“贾岛现象”的产生是王朝末期诗歌同一性的典型表现。相近的时代环境、相似的个人遭遇和诗人的自觉探索,共同铸就了历代末期的“贾岛现象”。第二章侧重研究宋末诗歌中的“贾岛现象”。宋末诗歌中“贾岛现象”的典型代表是“永嘉四灵”与江湖诗派。“永嘉四灵”人生经历中边缘化的现实遭际,“出”“入”踌躇的矛盾心态和诗歌创作中孤寂冷僻的意象选择,表现出与贾、姚身世和诗风的极大相似。江湖诗派中,戴复古诗歌追求“平而尚理,工不求异”,刘克庄诗歌“苦吟不脱晚唐诗”,均凸显出诗学晚唐的倾向。第三章主要研究明末诗歌中的“贾岛现象”。明末诗歌中“贾岛现象”的代表是竟陵派。以钟、谭为代表的竟陵派诗歌尚“清”、崇“静”,意象幽僻,具有典型的贾、姚特征。第四章重在分析清末诗歌中的“贾岛现象”。清末诗歌中“贾岛现象”的典型代表是高密诗派与同光体。高密诗派作诗强调“苦思”、“用力”,与贾、姚所倡导之“苦吟”如出一辙。同光体诗人的代表郑孝胥诗风清苍峭秀,陈宝琛诗风清雅简古,无疑深受贾、姚诗风的影响。总之,“贾岛现象”作为中国诗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反映了历代王朝末期诗歌发展演进过程中多样性和同一性的统一。对“贾岛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不仅有助于深化贾岛这一个案诗人的接受史研究,而且具有不同寻常的诗学史意义。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贾岛现象”与王朝末期的诗歌倾向
第一节 王朝末期诗歌倾向的多样性与同一性
第二节 “贾岛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贾岛现象”的唐末五代时代性体现
第二章 “贾岛现象”与宋末诗歌
第一节 “永嘉四灵”与“贾岛现象”
第二节 江湖诗派与诗学晚唐
第三章 “贾岛现象”与明末诗歌
第一节 仕途困蹇:钟、谭与“贾岛现象”的情感渊源
第二节 尚“清”崇“静”:竟陵派对贾姚诗风的赓续
第四章 “贾岛现象”与清末诗歌
第一节 高密诗派与贾姚诗风的共鸣
第二节 同光体诗人与“贾岛现象”
余论:“贾岛现象”的诗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831893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贾岛现象”与王朝末期的诗歌倾向
第一节 王朝末期诗歌倾向的多样性与同一性
第二节 “贾岛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节 “贾岛现象”的唐末五代时代性体现
第二章 “贾岛现象”与宋末诗歌
第一节 “永嘉四灵”与“贾岛现象”
第二节 江湖诗派与诗学晚唐
第三章 “贾岛现象”与明末诗歌
第一节 仕途困蹇:钟、谭与“贾岛现象”的情感渊源
第二节 尚“清”崇“静”:竟陵派对贾姚诗风的赓续
第四章 “贾岛现象”与清末诗歌
第一节 高密诗派与贾姚诗风的共鸣
第二节 同光体诗人与“贾岛现象”
余论:“贾岛现象”的诗学史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瑛;;论贾岛诗与“同光体”[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崔晓晶;;宋诗晚唐体的诗史意义[J];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04期
3 李定广;;论“晚唐体”[J];文学遗产;2006年03期
4 李桂芹;厚:竟陵派的诗学审美理想[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喻芳;清风荡漾——贾岛诗歌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宋先红;"苦向丛林觅小诗"——"贾岛现象"的背后[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陈敏;“灵”而"“厚”的创作要求——从《诗归》看竟陵派之诗论[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商传;竟陵派与晚明时代[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9 孙鸿亮;贾岛现象与“晚唐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喻芳;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宋初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胜明;唐宋晚唐体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童瑜;宋代贾岛接受史论[D];华侨大学;2007年
2 余霞;晚唐五代贾岛接受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31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1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