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旅文学思想与古文创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8 19:06
陈旅是元代闽地著名的学者,一生创作大量的诗文,其作品主要收录于《安雅堂集》(又称《陈众仲文集》),还有一些散见于他人的文集中。其中,陈旅的古文创作尤为突出,在元末与卢琦、林以顺、林泉生皆以文学为闽中名士。陈旅父亲陈子修与外大父赵必晔(宋太宗十世孙)皆东南硕儒。陈旅幼年受外大父启蒙,笃志于学,醺经饫史,后跟随温陵名儒傅古直学习,被荐为闽海儒学官;雍古部色目人马祖常以“馆阁器”相期许,虞集更延至馆中,相与讲习,以知己称。陈旅后被赵世延荐为国子助教,又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历应奉翰林文字、国子监丞。为儒官期间,陈旅交游广泛,在官员与隐士、汉人与其他民族人士、儒道佛人士之间优游从容,这在他不少诗文创作亦有所体现。陈旅的学问经历对其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陈旅家学渊源深厚,又有师友讲习,受儒学濡染很深,对程朱理学多有继承。理学观念在陈旅文学思想和古文创作也多有体现。陈旅在继承前人“气质之性”“变化气质”和“养气”说的基础上,将理气观念融入文气论中,形成了以“养清气以著文”“气运影响文运”为特色的文学创作论和文学批评论。在儒家文道关系论思想的基础上,陈旅提出“道着于文辞”说和“中有所养而外无所诱”的文学创作理念。陈旅提出“文须宗经”,主张作文应该“有系于政治,有补于世教”,这不仅是文学创作论,其实也是文学批评论。在文学审美上,陈旅追求的是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这种审美理想贯穿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个人修养、天人和谐等多个层面,影响了其典雅中正文风的形成。陈旅学养很高,为文必合于先秦古作及唐宋诸大家,张弛有法度,封殖深厚,发无不茂。陈旅古文创作涉及多类文体,基本呈现出与文体相适应的风格,展现出不同文体的文学风貌。论说文中,说、解、书之文常以主客问答体结构文章,抑客扬主,“纵横抑扬”,气势浑厚,有雄辩之风;字说文基本沿着“宗经——征圣——原道”的思路进行阐释和说理,“叮咛训诫”,多引经据典,“以考据为文”,有淳厚典雅之风;序跋文谈古论今,好发议论,特别是书画类跋文,短小精悍,释疑解难,尽显谠论危言风范,符合中正之道。叙事文中,杂记文多叙议结合,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文思巧妙,其亭台楼阁记尤为突出;碑文多“标序盛德”“昭纪鸿懿”,有前序后铭的固定形制,韵散结合,庄重典雅;传记文叙事传人,树立节妇之典型,宣扬美德善行。抒情文中,辞赋以骚体赋为主,多抒情言志,有些还以散文入骚,有好发议论的特点;铭颂哀祭之文颂德叙哀感情适度,有礼有节,以韵语行文,音韵和谐,整饬庄重,其中箴铭多劝勉警戒,语言简洁温润;画像赞以四言韵语行文,“约举尽情”;表文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典丽雅洁;祭文,以四言韵语抒发悼念之情,哀而不伤;赠序文多融抒情、说理、议论于一体,言之谆谆,淡化离愁与颂美之情。诚如四库馆臣所言:“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所作皆典雅浑厚,具有气骨。其气象虽不及虞集之博大,而峻洁之处,集亦未能过之。在元代诸人中可谓矫然特出者。”因此,陈旅文学影响并不因为其人微言轻而被忽视,也不因为其死亡而终结,在元末乃至明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不仅施及他的学生和乌本良、宋无逸等讲友,更有由元入明的宋濂、杨士奇等人。同时,其文学思想和古文创作对雍容典雅、简澹和易的明初台阁体文学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
【学位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陈旅的学术源委
第一节 陈旅的家学渊源
一、陈氏的家学渊源
(一)陈旅之父陈子修
(二)陈旅之母赵氏
(三)陈旅之兄陈震(陈仁伯)
二、赵氏的家学渊源
(一)赵必晔祖父赵汝腾(晦翁私淑)
(二)陈旅外大父赵必晔(庸斋续传)
(三)陈震、陈旅兄弟(大蓬门人、庸斋三传)
第二节 陈旅的师友讲习
一、师从温陵名儒傅古直
二、与草庐门人虞集亦师亦友
三、与宝峰门人乌本良的讲友关系
第二章 陈旅的理学观念和文学思想
第一节 理气论与作家修养
一、理在气先,理实任气
二、讲学明理,制行养气
三、论气质之性与变化气质
第二节 文气论
一、以气论文,养气著文
二、气运影响文运
第三节 文道关系论
一、道着于文辞
二、文须宗经
第四节 中和之美的美学追求
一、中和之美的文学审美取向
二、中和之美的文学思想倾向
(一)社会治理上的和政之美
(二)道德伦理上的节序
(三)人格修养上的中和之德
(四)天人和谐之美
第三章 陈旅的古文创作
第一节 论说文
一、说、解、书:主客问答,论述详赡,“纵横抑扬”
二、字说文:引经据典,“叮咛训诫”,淳厚典雅
三、书序之文
(一)序文:由古论今,夹叙夹议,有条不紊
(二)跋文:讲古论今,好发议论,短小精悍
第二节 叙事文
一、杂记
(一)亭台楼阁记:理详事増,有条不紊
(二)山水游记:语言密丽,以赋法为文
(三)人事杂记:写实手法,叙议结合,有条不紊
二、碑文
(一)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韵散结合,述德纪功,庄重典雅
(二)碑志文:韵散结合,“标序盛德,昭纪鸿懿”,碑、志有别
三、传记:叙事传人,树立典型,宣扬美德善行
第三节 抒情文
一、辞赋
(一)以骚体赋为主,抒情言志
(二)以散文入骚,好发议论
二、铭颂哀祭
(一)箴铭:劝勉警戒,简洁温润
(二)画像赞:四言韵语,音韵和谐,“约举尽情”
(三)表文: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典丽雅洁
(四)祭文:整饬庄重,感情适度,哀而不伤
三、赠序:抒情、说理、议论相结合,言之谆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832637
【学位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陈旅的学术源委
第一节 陈旅的家学渊源
一、陈氏的家学渊源
(一)陈旅之父陈子修
(二)陈旅之母赵氏
(三)陈旅之兄陈震(陈仁伯)
二、赵氏的家学渊源
(一)赵必晔祖父赵汝腾(晦翁私淑)
(二)陈旅外大父赵必晔(庸斋续传)
(三)陈震、陈旅兄弟(大蓬门人、庸斋三传)
第二节 陈旅的师友讲习
一、师从温陵名儒傅古直
二、与草庐门人虞集亦师亦友
三、与宝峰门人乌本良的讲友关系
第二章 陈旅的理学观念和文学思想
第一节 理气论与作家修养
一、理在气先,理实任气
二、讲学明理,制行养气
三、论气质之性与变化气质
第二节 文气论
一、以气论文,养气著文
二、气运影响文运
第三节 文道关系论
一、道着于文辞
二、文须宗经
第四节 中和之美的美学追求
一、中和之美的文学审美取向
二、中和之美的文学思想倾向
(一)社会治理上的和政之美
(二)道德伦理上的节序
(三)人格修养上的中和之德
(四)天人和谐之美
第三章 陈旅的古文创作
第一节 论说文
一、说、解、书:主客问答,论述详赡,“纵横抑扬”
二、字说文:引经据典,“叮咛训诫”,淳厚典雅
三、书序之文
(一)序文:由古论今,夹叙夹议,有条不紊
(二)跋文:讲古论今,好发议论,短小精悍
第二节 叙事文
一、杂记
(一)亭台楼阁记:理详事増,有条不紊
(二)山水游记:语言密丽,以赋法为文
(三)人事杂记:写实手法,叙议结合,有条不紊
二、碑文
(一)纪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韵散结合,述德纪功,庄重典雅
(二)碑志文:韵散结合,“标序盛德,昭纪鸿懿”,碑、志有别
三、传记:叙事传人,树立典型,宣扬美德善行
第三节 抒情文
一、辞赋
(一)以骚体赋为主,抒情言志
(二)以散文入骚,好发议论
二、铭颂哀祭
(一)箴铭:劝勉警戒,简洁温润
(二)画像赞:四言韵语,音韵和谐,“约举尽情”
(三)表文:对仗工整,声律铿锵,典丽雅洁
(四)祭文:整饬庄重,感情适度,哀而不伤
三、赠序:抒情、说理、议论相结合,言之谆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832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2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