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刘慈欣小说中的环境设定与人文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08 20:04
   面对21世纪以来以刘慈欣的创作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的繁荣,文学批评需要新的理论工具。本研究在借助结构主义方法实现了各文学类型间“平权”的基础上,从科幻文本中的“环境设定”出发,梳理刘慈欣迄今为止所有公开发表的“核心科幻(硬科幻)”作品的形成过程。本文采取“跨文本梳理环境设定,并阐释这些环境设定的推论触及到的人文性话题”的研究方法。即先把刘慈欣的不同作品当成一本“设定集”去读。总结出反复重现的常用“环境设定”之后,再分类探讨刘慈欣科幻作品所引发的人文性思考。这些人文性思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论、伦理学以及艺术观与审美体验的问题。完成上述任务后不难发现,“核心科幻(硬科幻)”中出现的人文性话题,实际上是由文本的“环境设定”所限制的。而同一作者在其不同作品中所设计的“环境设定”是多样的。由此本论文认为,对具体文本的批评和对科幻作者的评论应该是两个层面的事情。不能因为一篇作品的情节而草率地作家对作家的道德观进行挞伐。批判之前,要注意到作者使用过的“环境设定”的多样性。之后,本文进而探讨了“环境设定”在当代进入文学的原因,以及刘慈欣作品中“环境设定”的个人特色。最后,本文借助加拿大科幻理论家达科·苏恩文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科幻文学的谱系问题。即,严肃文学(纯文学)、科幻文学、奇幻——玄幻和通俗文学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现状与本文结构简述
第一章 科幻研究的正当性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批评的入场
        一、各类型文本的平等地位
        二、好作品的标准
    第二节 “核心科幻”的“环境设定”与跨文本通观的研究方法
        一、“核心科幻”的提出
        二、“环境设定”的重要性
第二章 反复重现的“环境设定”
    第一节 科幻理想世界中的基础研究
        一、《三体》系列
        二、《朝闻道》
        三、其他长篇
    第二节 来自外力的“拯救”与“降临”
        一、《全频带阻塞干扰》
        二、《赡养上帝》和《赡养人类》
    第三节 以弱胜强
第三章 刘慈欣小说对日常经验世界的冲击
    第一节 小说《混沌蝴蝶》中的因果
    第二节 《镜子》中技术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道德的关系
        一、《山》的伦理结构
        二、刘慈欣道德观在《三体》系列中的发展
        三、“环境设定”的多样性与道德批判的合理性
第四章 刘慈欣作品中的艺术观与独特的审美体验
    第一节 超级技术催生的超级艺术
    第二节 核心科幻的独特审美体验
    第三节 变迁社会中的程序员思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珈录;刘慈欣小说中的环境设定与人文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2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2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