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主义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6:47
   作为当代文坛中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王安忆一直广受学界关注。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在小说创作中不仅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的相关问题更是对中国女性主义的建构具有潜在影响。本文从王安忆的小说文本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书写问题,探究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作家与女性叙事的影响;分析其文本中的女性意识,阐述这些女性意识的成因与转变过程,来探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对当代女性意识的引导作用;并将王安忆小说创作中鲜明的女性意识与中国当代的女性相结合,试图探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本文试图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主义建构的潜在影响。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与王安忆创作问题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述评”,主要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梳理与王安忆创作问题相关的中西方女性主义理论问题,在对相关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发现中国女性主义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借鉴与自身的发展。第二章“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书写问题和女性问题”,主要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从女性叙事角度看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书写问题,发掘王安忆小说创作中主观真实的创作观念和深切体认女性生命的主题意蕴,及其小说创作中对诗性与女性生命形态的追求而形成的女红式叙事风格;另一方面,从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问题角度出发,分别阐述“奴隶”与“他者”状态下的蒙昧女性意识;“出走”和“回归”中妥协与挣扎状态下迷茫的女性意识;对传统婚姻观、贞洁观和清规戒律突破状态下的女性意识,探寻各种状态下女性意识转变的原因及表现。第三章“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主义的潜在影响”则在前两章基础之上,重点探究王安忆小说创作对建构中国女性主义的潜在影响,分别从王安忆女红式叙事风格与集体型声音的运用对女性作家与叙事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意识对性别观念“重塑”以及当代女性同盟形成的影响、其小说创作中女性形象向“社会化”与“自我”转变对当代女性寻找精神追求的影响。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与王安忆创作问题相关的女性主义理论述评
    第一节 相关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概述
        一 女性书写理论
        二 女性主义叙事学
        三 酷儿理论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 20 世纪80—90 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
        二 近期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一 现代女性主义文学——反抗与依附
        二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探索与多样化
第二章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书写问题和女性问题
    第一节 从女性叙事角度看王安忆的书写问题
        一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王安忆书写问题
        二 从边缘叙事中挣扎出的王安忆小说书写问题
    第二节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女性问题
        一 蒙昧状态下的女性意识——心甘情愿的“奴隶”和绝对的“他者”
        二 困境状态下的女性意识——“出走”和“回归”中的妥协与挣扎·
        三 突破状态下的女性意识——对传统婚姻观、贞洁观和清规戒律的突破
第三章 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主义的潜在影响
    第一节 对女性作家与女性叙事的影响
        一 女红式叙事
        二 集体声音的魅力
        三 女性文学权威的建构
    第二节 女性意识的深化
        一 社会影响:时代演变对性别观念的“重塑”
        二 探索与建立:当今社会“女性同盟”的构筑
    第三节 新时代女性的“社会化”转变
        一 “雄化”向“社会化”过渡
        二 “他者”向“自我”过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尧;韩春燕;;主持人的话[J];当代作家评论;2019年02期

2 宋丹;;王安忆作品在日本的译介与阐释[J];小说评论;2019年03期

3 胡红英;;一种写实的小说创作策略——重读王安忆“写作的四个注意点”[J];文艺争鸣;2017年12期

4 王静;;浅析王安忆小说中的“是……(的)”结构[J];文学教育(上);2018年02期

5 李琴;;日常生活的世俗化:论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黑河学刊;2018年04期

6 孙国亮;李Pr婕;;王安忆在德国的译介与阐释[J];小说评论;2018年05期

7 盛琥君;;论王安忆小说的漂泊主题[J];文教资料;2010年18期

8 朱姝姝;;王安忆小说女性意识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9 彭音;;王安忆小说中的民间韧性[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01期

10 王曦筱;;池莉和王安忆小说生命力体现之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华积;;“米尼”们的“沉沦”——王安忆小说转型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王莉;;自然 朴素 平实——王安忆小说的审美风格及其形成[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陈若谷;“匿名化”书写的限度[N];文学报;2017年

2 陈思和;一份漫长的观察与理解[N];文汇报;2017年

3 《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 项静;继续穿越时间隧道[N];文艺报;2017年

4 陈培浩;王安忆长篇小说《考工记》:历史风雨中的精神考工记[N];文艺报;2018年

5 严志明;读书如飞鸟掠过生活[N];文学报;2018年

6 赵凤兰;中国话剧在观众的期待中进步[N];今日信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2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淑霞;王安忆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华霄颖;市民文化与都市想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皮进;王安忆小说创作与外国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欢;新世纪王安忆小说边缘化书写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2 罗月;王安忆小说创作对中国女性主义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栗子然;王安忆小说的疾病书写[D];深圳大学;2018年

4 王欣汀;论王安忆叙事中的“上海”空间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白;王安忆《长恨歌》法译本风格再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6 胡蔚;“破名”以“求实”[D];西北大学;2018年

7 张玮;论王安忆小说中的服饰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8 刘苑;新世纪王安忆小说的隐喻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8年

9 高艳琼;三种叙述中的上海故事[D];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梁文卿;王安忆小说矛盾设置的艺术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3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3937.html

上一篇:陶宗仪著述考论  
下一篇:潘耒诗文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