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刘庆邦小说的底层叙事

发布时间:2020-10-10 05:51
   刘庆邦是“底层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持久地关注底层群体的现实境遇,作品在展现底层生活状态的同时,用深情的目光透视人们的生存挣扎和焦灼内心,也看到他们坚守的尊严和抗争的努力。本文从“底层叙事”的角度出发,对刘庆邦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挖掘作者对“底层”的独特表述,阐释作家书写底层的意义。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底层叙事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作出相关梳理,同时整理刘庆邦的小说创作概况与研究现状。正文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底层世界的现实建构”,从煤矿、乡村、城市三个角度切入,透视底层群体复杂的生存环境,围绕着属于底层的区别性空间勾勒他们的生活面貌和现实情状。第二章“底层叙事的艺术呈现”,主要从叙事模式、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以此探究小说在表现形式方面的独特性。第三章“底层叙事的文化表达”,从平民立场、理性批判意识和对道德伦理原则的坚持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刘庆邦既不遗余力地站在平民立场,又能在审度不合理社会现状的同时,用理性精神关照“底层”,其作品追溯“底层”生存法则和道德原则,不断勘测深广的社会与人性内容。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肯定了刘庆邦小说创作的积极意义,并对底层叙事做出整体性审视和展望。论文围绕刘庆邦小说对底层的关注和表述,指出了其作品在精神内核和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为当代文学的底层叙事提供了一定的文学经验,同时阐释其对“底层”问题的思考和追问,这也是研究刘庆邦底层叙事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底层叙事及其概念界定
    二、刘庆邦及其小说创作
    三、刘庆邦小说研究现状
    四、选题思路及研究价值
第一章 底层世界的现实建构
    第一节 煤矿:黑暗的“地下世界”
        一、极限的生存环境
        二、焦虑压抑的精神折磨
        三、封闭的道德考验场
    第二节 乡村:复杂的“黄泥地”
        一、物质匮乏的“伤痛”
        二、“明净”乡土与乡间陋习
        三、乡村的失落与变迁
    第三节 城市:困窘的“围城”
        一、“入城”的变革与危机
        二、城市漂泊者的两难处境
        三、现代都市文明的冷漠荒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底层叙事的艺术呈现
    第一节 对抗困境的叙事模式
        一、“复仇”模式:极端的生存体验
        二、“抗争”模式:不屈的生命写照
    第二节 多元的叙事策略
        一、热情的“说书人”和沉默的“旁观者”
        二、概要叙述与戏剧化场景的设置
        三、地域和民间色彩的语言
    第三节 “酷烈”与“柔美”的叙事风格
        一、“酷烈”风格的呈现
        二、“柔美”风格的追求
        三、“酷烈”与“柔美”的统一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层叙事的文化表达
    第一节 立足“底层”的平民立场
        一、自身的底层经验书写
        二、塑造底层形象的边缘处境
        三、强调和求取尊严的努力
    第二节 “底层叙事”的理性批判意识
        一、对金钱异化人性的揭示
        二、对权力意识的警惕
        三、对“看客”文化的反思
    第三节 恪守“底层”生存法则与道德原则
        一、张扬坚韧生命力与生存意志
        二、遵循民间传统伦理观念
        三、构筑以“善”为核心的精神家园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志平;;赞歌与咒语——评刘庆邦的小说[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肖功勋;;遇见刘庆邦[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9年01期

3 彭光淑;;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读刘庆邦《在哪里写作》有感[J];班组天地;2018年08期

4 陈颖;张祖立;;刘庆邦文学世界的焦虑底色[J];中国图书评论;2019年08期

5 崔晨;;刘庆邦 “含心量”成就感人作品[J];北京观察;2017年01期

6 李炎超;;刘庆邦小说的审美倾向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刘志刚;;从《黑白男女》看刘庆邦“煤矿文学”的新变[J];小说评论;2016年04期

8 刘青青;;人性的哀歌——读刘庆邦《红煤》有感[J];名作欣赏;2015年02期

9 王海涛;;当代乡土文明的批判力作——评刘庆邦长篇新作《黄泥地》[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年01期

10 娄琪;;奏响生命的乐曲——刘庆邦:《响器》[J];读书文摘;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卫星;;细节决定成败[A];大江文艺(2016第6期 总第165期)[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戴松英;在平凡叙事中感悟人间真情[N];河北日报;2018年

2 黄树芳;刘庆邦的《黑白男女》与我记忆中的矿难遗属[N];朔州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何晶;刘庆邦:我始终关注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N];文学报;2017年

4 徐勇;日常生活爱与悲悯的颂歌[N];文艺报;2016年

5 本报记者 苏墨;刘庆邦:作家生来就是还泪的[N];工人日报;2012年

6 翟业军;刘庆邦创作局限论[N];文学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王诒卿;得“地”独厚刘庆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8 ;刘庆邦《皮球》简单与含混应有所平衡[N];文艺报;2010年

9 程爱侠;工人作家创作为何难有新突破?[N];工人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刘洋;刘庆邦:作家要有责任心[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勇;论19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叙事[D];武汉大学;2010年

2 李新;新世纪文学中的底层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晏阳光;论刘庆邦小说的底层叙事[D];江南大学;2019年

2 禄云芳;生命疼痛与精神抚慰[D];东华理工大学;2019年

3 梁雪涵;刘庆邦诗化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4 尹军婷;穿越生命中昏暗的巷道[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白璐;论刘庆邦短篇小说的“平民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6 丁月婷;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侯鹏;直面生存之困[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韩璐;论刘庆邦乡土小说的成长叙事[D];温州大学;2018年

9 王琦;刘庆邦新世纪小说创作的新变与局限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10 陈婉婷;刘庆邦小说中的忏悔与赎罪[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28348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48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