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称情而立文”:荀子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5:57
   “称情而立文”是荀子文艺思想演进的逻辑路径。由此路径,荀子建构了由“称情”到“成人”,再到“文言”,最后归结到“立文”的文艺理论体系。与孔孟直言道德情感不同,荀子首先从人性根源状态出发,对“情”作了“称”的考量,承认并尊重了人之为人的本然“情性”,并由此揭示了礼乐艺术缘“情”而生的特质,从而肯定了礼乐艺术中情感因素存在的合理性。然人之为人的本然“情性”虽然质朴,但其本身并不具有“自美”的净化功能。在荀子看来,礼乐艺术对情感的“饰”和“伪”,可以达致“饰伪成美”的美学境地。为了达到“饰伪成美”的美学目的,荀子认为,性伪相合的礼乐艺术可以将君子作为人的原始“情性”进行文饰,使君子的本然情感状态得以艺术化的表现,从而美化君子的情感。礼乐艺术对君子情感的文饰,采用了象征、虚构的表现方式,客观上展现了文艺虚构的魅力。“情文俱尽”是荀子对礼乐艺术情文关系的揭示和定位。礼乐艺术中“情”和“文”的相称是对文艺文质观的生动揭示。“成人”与文艺品格的铸就接续了文艺中对“情”的探讨,凸显了文艺主体的艺术修养。对“学以成人”重要性的强调,对“王德”品格的提倡以及对“君子”人格的推崇,凸显了荀子对“立德”思想的重视。在对“君子”人格与君子“辩言”的考察中,荀子认为,君子内在的人格气度正是外在“言品”的显现,由此深化了对人品与文品两者关系的认识。客观上证明了“文如其人”存在的可能以及孕育的空间。“文言”是荀子创作文艺作品所选择的语言形态。“立象”即“文言”的文本表现,引《诗》“文言”的文本表意空间以及赋体与成相体的“文言”实践,将“称情”、“成人”要求下的文艺形态表达得淋漓尽致。树立有品格、有致用意义的文艺是荀子文艺思想的最终落脚点。荀子从一开始就没有确立“为艺术而艺术”的价值观,文艺致用于政治始终是荀子判断“立文”的价值标准。通过对经典的诠释以及“述而有著”的“立文”实践,荀子强化了文艺致用于王道政治的观点,继而对墨子“非乐”的批判,再次强化了这一文艺观。受“三不朽”思想的感召影响,荀子毕其一生著述立文,并籍《荀子》而走向了不朽。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称情”:文艺的情文关系
    第一节 “性情论”与文艺的发生
    第二节 “饰伪成美”:性伪相合的的艺术虚构
    第三节 “情文俱尽”:艺术文质观的揭示
第二章 “成人”:文艺的品格形成
    第一节 “学以成人”与“王德”的凸显
    第二节 “圣王”立乐与“君子”人格的养成
    第三节 “君子”人格内涵与君子“言品”
第三章 “文言”:文艺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立象”即“文言”的文本表现
    第二节 引《诗》“文言”的文本表意空间
    第三节 赋体与成相体的“文言”实践
第四章 “立文”:文艺的致用意义
    第一节 “述而有著”与经典诠释
    第二节 荀子“立乐”对墨子“非乐”的批判
    第三节 文艺“致用”与“立文”不朽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桂榛;;揭开二千年之学术谜案——《荀子》“性恶”校正议[J];社会科学;2015年08期

2 刘延福;;论荀子与儒家文质观的情感转向[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3 林桂榛;;荀子性朴论的理论结构及思想价值[J];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周炽成;;荀子乃性朴论者,非性恶论者[J];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刘玉梅;洪永稳;;论荀子的象征文艺观[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陈峗;;孔子的“述”、“作”与《六经》的成立[J];哲学分析;2012年01期

7 徐克谦;;荀子的“先王”“后王”说与辩证道统观[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刘延福;;荀子“天生人成”思想与其诗乐观[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李美燕;;《荀子·j娭》

本文编号:2834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4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