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的身体书写

发布时间:2020-10-10 11:51
   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群星璀璨。强大的阵容,斐然的成果,以及另类、多元的文学主张,一度将文学豫军推至文坛的风口浪尖。在文学豫军依然保持着创作活力的今天,评论界对文学豫军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为了进一步认识文学豫军,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另辟蹊径,以“身体”为切入点,兼顾群体共性与作家个性,采用总论与分论相结合的论文结构,对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的小说创作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文学豫军的整体态势。全文分五个部分,除去引言和结语,正文共有三章。引言阐述文学豫军的主体构成,介绍研究现状,简述选题价值。第一章主要围绕几种身体状态,即疾病、饥饿、婚姻、梦境幻觉来探究身体在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第一节,分析文学豫军笔下疾病的特征与隐喻意义。疾病在阎连科和刘震云笔下最为常见,两人对疾病的书写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特征。阎连科笔下的疾病具有酷烈性、集体性,刘震云笔下的疾病则表现为日常性、个体性,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正是两位作家对“文学的真实”这一命题的不同理解。阎连科以疾病隐喻苦难,而刘震云的疾病书写充满滑稽色彩,具有解构的效力。第二节,分析文学豫军饥饿叙事的特征。文学豫军对饥饿题材的偏爱,是个体的饥饿记忆与集体的饥饿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年代,不同作家的作品中,饥饿记忆具有不同的意义。在饥饿叙事中批判矛头的转向,反映了知识分子历史观的转变。第三节,分析文学豫军婚恋书写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身体虽然从封建家长制中解放出来,但又掉进了金钱和权力的陷阱,成为追逐金钱和权力的工具。曾经作为家族利益工具的身体转而又成为了追逐个人利益的工具。第四节,分析梦境与幻觉在豫军小说中的叙事意义。在阎连科的小说里,梦境承载了叙事的功能,沟通了现实与梦境,具有很强的魔幻色彩;而在周大新的小说里,梦境和幻觉作为神秘的征兆,为其平实的文风增添了一些浪漫和神秘色彩。这种浪漫和神秘色彩正是受到“喜巫近鬼”的楚文化影响的结果。第二章论述文学豫军身体书写的修辞策略。这一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阎连科与刘震云在人物肖像刻画上的特色。阎连科对人物肖像的刻画主要抓住两点:眼“光”与脸“色”。眼睛和脸是人身上最具表情达意功能的两个部位,阎连科凭借对光、色的敏锐感受,将眼“光”与脸“色”作为其展现人物心理的重要途径。阎连科对光、色的运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体现了阎连科艺术思维的感性特征。而刘震云的肖像刻画则善于抓住每个人物面部的某一特征,加以扭曲、夸张,营造出漫画般的滑稽和讽刺效果。这种“漫画化”的人物肖像刻画,有悖于“新写实主义”的零度写作。结合刘震云的个性特征,笔者认为与其说刘震云的小说是新写实小说,倒不如说是刘震云的理性思维使其小说带有了近似“新写实主义”的特征。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修辞格与身体的关系。阎连科喜欢使用大量的修辞格。这些修辞格(尤其是通感)的大量、交叉使用,将触觉、听觉、嗅觉、视觉、味觉等融为一体,体现出身体感官的打通,拓宽了小说的审美空间。而李佩甫则善于以物(尤其是植物)写人,通过把人比作物,或把物拟人,展现了一个有机的物我交融的乡土世界。在一个消费语境与都市化时代,拟人论的消退必将加剧人与物之间的隔绝和冷漠,以及诗意的枯竭。因此,这种带有拟人论思维方式的写作,就显得尤其可贵。第三章是作家个案研究。鉴于阎连科身体书写的独特性,这一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主要对阎连科的身体书写进行了补充。首先,阎连科笔下的身体具有超自然的魔幻色彩,利用鬼魂叙事,将梦境与现实打通,这正是他“神实主义”文学观的表现;其次,阎连科笔下的身体有夸张、降格和双重性的特征,这种怪诞性特征与拉伯雷的身体书写特征十分相似。最后,阎连科和刘震云的躯体美学都具有审丑化倾向,腐烂的身体、流血的身体、疾病的身体、丑陋的身体明显压倒了优美健康的身体。丑陋身体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为了表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揭示生活的真实状态,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观念的丰富和发展。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反思文学中身体研究的现状,同时,也号召我们谨慎对待当代社会所出现的种种身体现象。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身体状态:疾病、饥饿、婚恋、梦境幻觉
    第一节 疾病的特征及隐喻
    第二节 饥饿:苦难记忆与历史反思
    第三节 婚恋:通往城市、金钱与权力之路
    第四节 梦境幻觉:情节征兆与神秘之源
第二章 躯体修辞:身体刻画与修辞格
    第一节 肖像刻画
        一、情绪的色彩:眼“光”、脸“色”与“血”色
        二、漫画化的人物肖像
        三、感性色彩与理性特征
    第二节 修辞格与身体
        一、多种修辞格与身体感官
        二、拟人论:身体与自然的互动
第三章 另类的身体书写
    第一节 超自然的魔幻身体
    第二节 怪诞的身体:夸张、降格与双重性
    第三节 新的躯体美学:丑陋的身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娟;;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豫军小说创作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年14期

2 金宁章;;简析文学豫军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J];青年文学家;2014年11期

3 金宁章;;文学豫军的文化意象分析[J];青春岁月;2014年19期

4 孙宝灵;;村支书群像——文学豫军笔下的村支书与河南人的官本位文化(二)[J];学理论;2010年22期

5 王萍;;文学豫军在海外的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10年05期

6 范云晶;;“诗歌豫军”:中原大地上的诗神群舞——论“诗歌豫军”的内涵及发展脉络[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张旭东;;新世纪“文学豫军”的创作困境与突破之途[J];当代文坛;2008年05期

8 孟芳,梁兆民;关于文学豫军的崛起及其文化背景的分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9 孙荪;;文学豫军论[J];牡丹;2012年05期

10 赵玉芬;;文学豫军崛起原因及文化背景分析[J];作家;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丹梦;“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菲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河南大学;2019年

2 朱朋;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的身体书写[D];西南大学;2018年

3 周月惠;新时期以来文学豫军笔下的河南人[D];兰州大学;2018年

4 张朝晖;文学豫军的新历史创作[D];西南大学;2014年

5 张馨;坚守与超越[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张旭东;持守与超越:当代文学豫军的小说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杨亚涛;金融豫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

8 付玲玲;村干部形象与中原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351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51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