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书写
发布时间:2020-10-17 08:24
迟子建始终关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精神状态,以书写人性和温情叙事而闻名。她时常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发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迟子建从作家的社会责任出发,通过对《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鄂温克族真、善、美的展现,呼吁人民理智对待现代化,重拾真、善、美。本论文运用封孝伦生命美学中有关“三重生命”的观点,分析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民族书写。通过对鄂温克族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分析,来展示鄂温克族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自力更生、坚强不息、乐于奉献,充满大爱的社会状态以及鄂温克族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健康的精神品格,从而展现这个民族的真、善、美。她希望通过对鄂温克族健康自然的生存状态的展示,引起人们对这个在现代化进程中渐渐消失的民族的关注,从而引起少数民族“边缘”化的思考以及对现代化弊端进行反思。呼吁人们能够重拾真、善、美,创造出一个生命、精神、社会状态和谐的世界。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迟子建进行民族书写的原因。迟子建在受地域文化、童年经验和“汉写民”热的影响下,特别是现代化危机的触发之下,开始进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创作。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主要运用封孝伦的“三重生命”美学来分析鄂温克族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状态,展示出一个淳朴、自然、和谐、充满着生命力的民族,也正是这种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都健康自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格且和谐的社会状态,引起了迟子建对鄂温克族的关注和书写。第二部分主要从分析鄂温克族的生物生命入手,讲述了游牧的鄂温克族的生产方式、衣食住行和生殖繁衍的内容。鄂温克族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大自然中寻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使生物生命得到延续。第三部分主要写鄂温克族的精神生命,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鄂温克族有着丰富的精神生命,他们通过对神灵和萨满教的信仰,来寻求心灵的庇护。正是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力量,在面对大自然的各种强力时,他们用精神力量来救赎自己。第四部分通过分析鄂温克族的社会生命展现出一个充满着大爱的民族,以及这个民族和谐的社会状态。迟子建对这种奉献和大爱精神表现出极大的赞赏。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写作背景
第一节 东北地域文化和东北精神
第二节 童年经验与迟子建的少数民族写作
第三节 全球化与“汉写民”热
第二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物生命
第一节 生存方式
第二节 生命繁衍
第三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精神生命
第一节 自然崇拜
第二节 动物崇拜
第三节 图腾崇拜
第四节 祖先崇拜
第五节 萨满崇拜
第四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社会生命
第一节 死亡题材
第二节 英雄题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4534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写作背景
第一节 东北地域文化和东北精神
第二节 童年经验与迟子建的少数民族写作
第三节 全球化与“汉写民”热
第二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物生命
第一节 生存方式
第二节 生命繁衍
第三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精神生命
第一节 自然崇拜
第二节 动物崇拜
第三节 图腾崇拜
第四节 祖先崇拜
第五节 萨满崇拜
第四章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社会生命
第一节 死亡题材
第二节 英雄题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金戈;;浅谈《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汉写民现象[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年03期
2 刘春玲;;论萨满神歌对迟子建跨民族书写的推动及其功能[J];学术交流;2014年10期
3 王宏宇;;追忆不灭的灵魂,守望精神的原乡——探析《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萨满信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4 迟子建;舒晋瑜;;我热爱世俗生活[J];上海文学;2013年11期
5 李芳;;“落在土里的骨头也会发芽”——论《额尔古纳河右岸》生命自然神性的演绎[J];当代文坛;2013年05期
6 于敏;;论宗教之光烛照下迟子建小说创作的魅力与局限[J];当代文坛;2013年02期
7 宋喜坤;;白山黑水灵气的凝结——东北作家美学思想新探[J];文艺评论;2012年09期
8 李长中;;“汉写民”现象论——以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J];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07期
9 马英;;穿历史的嫁衣,唱岁月的悲歌——《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民族历史抒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10 栗明;;透过《额尔古纳河右岸》评熊图腾[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本文编号:28445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4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