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无视的另一种声音——索隐式红学研究刍议
【文章目录】:
一
二
1.从乾隆年间《红楼梦》产生到20世纪初为索隐式研究的萌芽期
2.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为索隐式研究的形成期
3.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为索隐式研究的式微期
4.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为索隐式研究的转型期
5.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为索隐派红学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忠;红学研究中的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兼论新世纪红学的范式选择[J];红楼梦学刊;2000年02期
2 胡文彬;论目前红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求是学刊;1983年02期
3 纪国盛;红学研究步履维艰,当前亟需“打假”[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4 纪国盛;红学研究步履维艰,当前亟需“打假”[J];管理教育学刊;1995年01期
5 王鹏飞;;融汇与分野:中西红学研究方法与视角[J];明清小说研究;2012年02期
6 余悦;致力于红学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读《红边漫笔》[J];北方论丛;1997年04期
7 ;编后[J];红楼梦学刊;1989年04期
8 胡文彬;;红学研究与百家争鸣[J];学习与探索;1983年02期
9 马良;郑洪峰;;《红楼五百问》[J];唐山文学;2016年05期
10 刘义平;;《红楼梦》里的鸡[J];烹调知识;201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霁;中西交融背景下的红学研究范式得失考论[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颜莉;范式建构:余英时“新典范说”对传统红学研究方法论的突破[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丁瑜;20世纪下半叶港台红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苏倩;胡适与俞平伯红学研究之比较[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晓磊;方豪红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马宁;余英时的“两个世界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6 赵婧;作家型学者的《红楼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7 赵东梅;1954“红学批判”运动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茜;论吴宓的《红楼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刘书宏;《红楼梦》传播载体的发展与当代红学的演变[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余渊;《红楼梦》中的佛学思想探析[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4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