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左翼新诗与汉语现代化
【文章目录】:
一 大众语:阶级论与工具论的语言观
二 新诗的窘境:汉语现代化的左翼表现
(一)刻不容缓:“语言问题”的“革命化”。
(二)话语暴力:大众语的理想与现实。
三 并不成熟的“言语”:汉语现代化的负面刻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红旗;;中国左翼知识界的形成及其价值旨归[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宁;;鲁迅与左翼:理解的障碍[J];中州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李龙;;历史与允诺:当代左翼文论的可能性[J];学习与探索;2017年09期
4 孔苏颜;刘小新;;1920年代台湾左翼思想的兴起及与东亚左翼知识圈的互动[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5 李斌;;论营业性演出对左翼话剧意识形态功能的解构[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6 王俊刚;闫红;;论左翼戏剧对艺术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建构[J];大舞台;2013年07期
7 王予霞;;论20世纪美共领导的左翼女性文学的历史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孙胜存;李致;;角色理论视镜下左翼剧人角色与心态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李伟;;困境中奋进的拉美左翼:现状与挑战[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钱理群;;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海波;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田丰;历史、革命与审美—对左翼乡土小说的多元考察[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左翼话剧运动与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岳凌;论左翼戏剧的概念化与公式化[D];西南大学;2016年
3 葛安凤;“新左翼”文学的价值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段小军;30年代左翼牢狱题材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5 何艾琼;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凯华;周作人与“左翼”(1927~193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兰其寿;意识形态视域下的左翼都市小说特质[D];厦门大学;2007年
8 宁丽萍;“左翼文学批评”的生成与演变—文学思潮视野中的“左翼批评话语史”[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9 黄月娥;论1930年代左翼女作家的女性身体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法娟;20世纪30年代的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本文编号:2845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5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