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丰子恺的诗画比较观界定为“诗画交流”说,并以此为出发点,阐明其学说的内涵,同时从理论思考和创作实践两个角度出发,分别探究其“诗画交流”说在中国画“优胜”观,“古诗新画”创作两方面的应用,全面而详尽的阐发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而揭示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说对中国传统诗画比较观的继承以及对现代新型诗画比较理论的发展。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丰子恺“诗画交流”说诞生的学术背景。从中国古代的诗画比较观和中国现代诗画比较观及丰子恺的新观点“诗画交流”三方面论述其学术背景,明确丰子恺的新观点“诗画交流”为中国传统的诗画比较增添了新元素,并从部分现代学者的观点以及西方艺术理论观点中探讨丰子恺新观点的兼容性与创新性。第二章主要阐述“诗画交流”说内涵之一“诗中的画法”。通过阐发中国传统诗歌中对远近法和写生的运用,明确“诗中的画法”不仅是诗人运用绘画画法将立体之景做平面化处理,同时也是诗人用有情化的态度和印象化的描写去观照自然。第三章主要阐述“诗画交流”说内涵之二“画中的诗趣”,“画中的诗趣”体现着丰子恺对中国画反思,通过探究中国画对透视法的背离源于中国画家作画时用诗歌的眼光,本章阐明画境与诗境的相得益彰是艺术家们在对自然的观照中捕捉到了灵感的瞬间表现以及笔与境的气韵传达。第四章探讨了丰子恺的中国画“优胜”观与“诗画交流”说的相关性,从中国画“优胜”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两方面理清丰子恺的中国画“优胜”观既是基于近代西洋画中国化的客观事实,又是其“诗画交流”理念的具体表现。本章阐明中西画的区别性在于笔墨的运用与色彩搭配、意境的创作与人格涵养的差异。第五章探讨了“诗画交流”理论与“古诗新画”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性,梳理了丰子恺漫画中一系列的古诗词绘画作品,明确了“古诗新画”对中国传统画写意模式的突破在于西方技法与传统中国画气韵笔墨的契合,以及古之思想与今之相貌的共生。本章阐明“诗画交流”说影响下的“古诗新画”创作所追求的是诗与画取材的互动性和理想艺术的创作之态。通过以上五个章节的分析研究,本文最终挖掘出丰子恺“诗画交流”说背后深层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价值,阐明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说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丰子恺的理论和实践为此后的学者们研究现代诗画理论转型以及构建起融贯中西的新画风创作提供了范例与参考。
【学位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J212;I207.22
【部分图文】:
丰子恺无言独上西楼

丰子恺翠拂行人首

丰子恺指冷玉笙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多耀;;气韵生动与中国艺术精神[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陈炎;;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徐建融;;谈“子恺漫画”中的古诗词题材[J];国画家;2014年02期
4 鞠楠;;写实与抒情——论丰子恺古诗新画的艺术特色[J];理论界;2014年01期
5 王慧玲;;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丰子恺漫画册赏读[J];收藏家;2013年03期
6 谭杰;;自然率真 明心见性——丰子恺漫画与散文的互读[J];文艺研究;2012年12期
7 陈伟;倪君;;丰子恺艺术思想的基础及其得失[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张毅;;“无声诗”与“无形画”的现象直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宛小平;;丰子恺论西方后印象派之契合中国画论的美学意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宛小平;;从新发现朱光潜画论“残稿”看其绘画美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思源;丰子恺文学创作与绘画[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丁利芳;从《人散后》探丰子恺早期的古诗词漫画[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晓江;现代性视野下的丰子恺散文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吴莎莎;丰子恺文人漫画诗趣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
2845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