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态传承”到“文人原创”——郑怀兴剧作的内在悖论
【文章目录】:
一、《叶李娘》:活态传承与演员中心论
二、《要离与庆忌》:文人原创与剧作家主体性
三、莆仙戏艺术生态:活态传承的衰微与文人原创的扩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茵;元末文人雅集论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黄梅;李玉栓;;明代西南地区文人结社现象考述——以巴蜀文人结社为考察中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3 赵婷;;唐宋文人行卷干谒的心态对比[J];文教资料;2019年36期
4 王国江;;老水文人[J];河北水利;2019年09期
5 袁志成;;文人结社与晚清民国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J];文学评论;2016年04期
6 李正春;;论元代扈从文人的多元化心理[J];学术交流;2016年11期
7 杜佩;白英卿;;清末文人佛寺游文化现象探析[J];兰台世界;2017年10期
8 汪映雪;陶小军;;明代江南文人雅俗观念的嬗变[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9 张光茫;;文人与扇子[J];上海企业;2017年08期
10 张光茫;;文人爱以菊明志[J];吉林农业;2017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华;元明杂剧文人形象与剧作家心态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俊杰;唐五代文人传播意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边茜;近代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5 王文荣;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6 吕辛福;魏晋文人理想人格新变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7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灿朝;明末清初越中文人及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白澈;清代初期文人的商业意识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懋学;东汉文人风尚[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2 裘一真;越中文人结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婷婷;清代青海文人之文学文献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安艺舟;明代中晚期文人雅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杜龙女;苏轼和苏门文人亭堂记研究[D];青岛大学;2014年
6 李艳;明代岭南文人结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齐腾腾;明清山东文人结社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康艳玲;《玄怪录》与牛僧孺的文人情怀[D];辽宁大学;2013年
9 侯慧慧;奎章阁文人辞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赵维;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文人价值观[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