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庞垲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07:19
   庞垲出生于明末,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官至福建建宁知府。其家族任丘庞垲文脉昌盛,尤以庞垲诗、文俱佳。垲雅好诗歌,每历一官,辄自订一集,有诗三千余首,诗歌在其著述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可见他对这一文体的推崇。通过广泛涉猎各类诗歌体裁与大量的创作,庞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在创作之余,垲又喜交游,与当时很多名贤如王士禛、朱彝尊、施润章、田雯、王頊龄等人都有接触,亦颇受赏识。本文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庞垲的家世生平与康熙诗坛的创作背景,对庞垲的诗歌内容、诗学主张及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作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正文、结语、附录。绪论部分介绍了庞垲的著述情况,尤其是诗歌的著述情况,并且回顾了学术界关于庞垲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指出目前对于庞垲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正文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考证了庞垲的家世与生平,这是其诗歌创作的情感来源与内容基础。通过介绍庞垲的家世生平,可以知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对其诗歌创作与诗学观的影响,并通过考察其生平,大致勾勒出庞垲的人生轨迹,最后总结出二者对其诗歌的影响。第二章介绍了庞垲的诗学主张。通过阐释康熙诗坛下的诗学背景,再结合其诗话著作的内容,总结了庞垲在诗学主张上的创新之处。第三章分析了庞垲的诗歌内容。诗歌内容体现了庞垲独特的人生经历与思想情感,他的感怀即事诗包含着对个人际遇的慨叹,对节序更替的感发,更有对历史与时事的顿悟;他的亲友纪怀诗则展现着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对家中诸亲是时时的牵挂与爱护,对知己友人是诚挚的劝勉与宽慰;他的山水游历诗既有登高望远时的壮阔胸怀,也有对清丽之景的低吟浅唱,羁旅之愁与山水之乐并存其中;他的咏史怀古诗则气势雄浑,境界阔大,独具个人特色。第四章阐释了庞垲诗歌的艺术特色。垲作诗崇雅正、主性情,创作手法上以陶杜为师,整体呈现出雅淡自然的风格,在彼时的诗坛自成一家。结语部分总结了全文,并就庞垲在康熙诗坛的地位作出评价,说明其名声不张的原因,最后指出本文研究上的不足之处。附录是庞垲的年谱,以其相关著作及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基础,理清其生平经历、诗文创作以及交游情况。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庞垲的家世生平
    第一节 庞垲的家世
        一、家族来源
        二、家世考证
    第二节 庞垲的生平
        一、田园耕读 谋求自立
        二、秋闱获隽 北上游历
        三、宦海沉浮 交友著述
        四、出守闽中 政清民和
        五、谢政归乡 田园闲居
第二章 庞垲的诗学主张
    第一节 诗坛背景
        一、博学鸿词科
        二、鸿博诗人群与康熙诗坛的“诗风嬗变”
    第二节 《诗义固说》与庞垲的创作主张
        一、诗本性情贵在自然
        二、托意于“赋”
        三、诗应有题
        四、行文应“虚实相生”
第三章 庞垲的诗歌内容
    第一节 个人感怀
    第二节 送别怀人
    第三节 山水行旅
    第四节 咏史怀古
    第五节 交游唱和
第四章 庞垲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艺术渊源
        一、追风人之旨
        二、承汉魏之风
        三、取杜之诗法
        四、拟陶之气韵
    第二节 庞垲诗歌的艺术特色
        一、喜作白描 语淡言深
        二、联章兴怀 情真意挚
        三、众体兼备 不拘一格
        四、崇尚自然 风格雅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庞垲年谱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亚容;;1980-2015年间温庭筠诗歌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罗漫;先隋少数民族诗歌研究札记[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3 叶君远;;清代诗歌研究(四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陶庆梅;新时期晚唐诗歌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王力坚;六朝唯美诗歌研究导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年01期

6 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02期

7 姜景奎;;新中国六十年泰戈尔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燕赵学术;2011年02期

8 陈礼珍;;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9 荣立宇;;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1990-2011)[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胡建次;;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南北朝诗歌研究述要(一)[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于慧;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宝怀隽;贾岛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8 姜鹏;清代东海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9 张淼;徐渭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静静;庞垲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2 罗鼎元;余昭、安履贞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3 陈凤谊;唐五代岭南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4 陈丽娜;查慎行游历诗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婧;徐蕴华及其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6 陈玉平;张雨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7 汪绪慧;张大受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8 张陈丽;两汉诗歌研究三题[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9 任广永;清初遗民万寿祺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可端;李群玉及其诗歌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5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5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d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