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经济的跨学科整体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经济生态》
【文章目录】:
一、跨学科意识,文学研究的新增长点
二、宏观生态视域,文学与经济的整体研究
三、个体微观视角,文坛案例的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峰;;报刊体“文学话”与现代文学共同体的建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6期
2 李怡;;近现代私人日记与中国现代文学文献研究——一个亟待展开的学术领域[J];文艺争鸣;2019年11期
3 张秋蘋;;“民粹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年90期
4 陆建德;;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看中外文化的融通[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01期
5 刘亚琼;;媒介文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策略[J];出版广角;2020年02期
6 吴翔宇;;边界、跨域与融通——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文学“一体化”的发生学考察[J];文学评论;2020年01期
7 李扬;;语言·文学·历史—“文本内外:语言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论坛综述[J];学术月刊;2020年02期
8 龙秀玉;;“界碑”的漂移:现代文学起点的嬗递[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02期
9 马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茶文化探微[J];福建茶叶;2019年01期
10 李永东;;中国现代文学的中国话语建构[J];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杰;选择与传播[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景雷;茅盾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黎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现代文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6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7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蓉;中国现代文学的身体阐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易前良;国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D];南京大学;2004年
10 汪树东;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梦云;“异域”的视野:《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MCLC)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宋为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伶形象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3 蒋佳芸;四川茶馆的现代文学书写[D];西南大学;2018年
4 尼知才让(Dngos Grub Tshe Riang);端智嘉文学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5 郭燕立;作家与学者身份兼具的时代并行者[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6 韩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2016)评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年
7 王秋硕;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韩国民族主义书写[D];延边大学;2017年
8 黎妮;新世纪以来现代文学经典影视传播困境及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范摅骊;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永荣;中国现代文学乱伦描写重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461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6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