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钺及其诗歌研究
【学位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范围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生平、家世、交游及著作
第一节 生平
一、入仕之前
二、主持书院
三、再次入仕
四、暮年余晖
第二节 家世
一、先世
二、后世
第三节 交游
一、恩师
二、好友
三、门生
第四节 著作
一、《壹斋集》的现存版本
二、《壹斋集》的版本源流
第二章 诗学观念
第一节 以文为诗
一、“以文为诗”的内涵及发展
二、黄钺对“以文为诗”的接受
三、黄钺对“以文为诗”的发展
第二节 以性情为重
一、“性情”与“性灵”
二、黄钺的“性情”创作观
三、黄钺重“性情”的原因
第三章 诗歌创作
第一节 题画诗
第二节 竹枝词
第三节 应制诗
第四章 黄钺的文学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一节 黄钺与性灵派
一、性灵派在乾嘉诗坛的影响
二、朱筠的纽带作用
三、性灵派遗风
第二节 黄钺与宋诗派
一、黄钺对黄庭坚的推崇
二、黄钺与祁寯藻及程恩泽的交往
三、宋诗派先声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一) 古代典籍(含今人整理本)
(二) 现代著述
二、论文类
(一) 学位论文
(二) 期刊论文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亚容;;1980-2015年间温庭筠诗歌研究综述[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2 罗漫;先隋少数民族诗歌研究札记[J];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01期
3 叶君远;;清代诗歌研究(四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4 陶庆梅;新时期晚唐诗歌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王力坚;六朝唯美诗歌研究导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年01期
6 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02期
7 姜景奎;;新中国六十年泰戈尔诗歌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燕赵学术;2011年02期
8 陈礼珍;;文学阐释与伦理思想体系建构——国内蒲柏研究学术史上的《蒲柏诗歌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13年06期
9 荣立宇;;仓央嘉措及其诗歌研究二十年(1990-2011)[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胡建次;;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南北朝诗歌研究述要(一)[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卜杜外力·艾萨;维吾尔朦胧诗歌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2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于慧;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宝怀隽;贾岛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赵林涛;卢纶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9 姜鹏;清代东海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张淼;徐渭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水源;黄钺及其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2 谢容英;毛鸣岐诗歌研究[D];集美大学;2019年
3 郭艳莉;黄钺诗歌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年
4 黎文娜;“黄花岗起义”纪念诗歌研究(1917-1949)[D];厦门大学;2017年
5 沈静静;庞垲诗歌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6 罗鼎元;余昭、安履贞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陈凤谊;唐五代岭南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陈丽娜;查慎行游历诗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婧;徐蕴华及其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0 陈玉平;张雨诗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