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小说中“失语者”人物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8:43
   所谓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新鲜感,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也使文学创作的环境更加自由,文学与主流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得以缓解,文学的独立性日渐鲜明。在此基础上,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的作家们怀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将创作对象对准了边缘群体。本文选取新时期小说中的“失语者”群体为研究对象,以福柯的话语理论为依托,结合小说文本,旨在实现对该群体形象的整体性认知和全景式的研究。本文由绪论、三个章节以及结语组成。绪论部分对“新时期小说”和“失语者”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陈述了论文的选题理由,梳理了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论文第一章的第一节以小说中“失语者”群体的生存空间为标准将其进行分类,结合文本,分别呈现了生活在农村、城镇以及跨文化空间中的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我们发现,他们因不同的原因失语,但都遭遇着生命的不幸,在各自的生活中卑微着。第二节也对作家书写该形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认为这涉及到社会环境和作家个人两大方面。论文的第二章根据“失语者”群体的生存状态分析总结了他们的形象特征,分别是“边缘性”、“不确定性”和“矛盾性”,概括了多数人被正常人排斥、隔离以及他们自相矛盾的特点,分析了造成这些特征的原因,论述了人物特质的表现。基于前两章的总结,第三章分析了“失语者”形象以文学为形式而实现的文本和现实价值。第一节从文本隐喻的角度,认为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失语是他们苦难命运的隐喻,但这种苦难又因人而异;第二节从文本结构角度,指出了“失语者”的沉默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学意义;第三节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角度切入,认为与其他时期的文学不同,“失语者”形象在新时期小说中体现的现实观照和人文关怀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经过以上三章的讨论,论文能够较全面地勾勒出一个更为清晰的“失语者”群体形象,从不同作家的笔下感受“失语者”的多样性与沉默的意义,完善这一文学形象,进一步读懂新时期的“失语”,并对现实中的边缘群体施以深切的关怀。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新时期文学”与“失语者”的界定
    二、论文选题的理由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四、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 “失语者”多样的生存状态及“失语”原因
    第一节 不同空间的“失语者”
        一、乡村世界中苦闷的沉默者
        二、城镇空间里无奈的斗争者
        三、文化交流时卑微的自闭者
    第二节 “失语者”形象书写的原因探寻
        一、新时期“人”的发现
        二、作家创作机制的转变
        三、民族文化心理的外化
第二章 “失语者”复杂的形象特性
    第一节 身份地位的边缘性
        一、政治运动的“边缘人”
        二、男权放逐的“第二性”
    第二节 群体功能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个体内外的矛盾性
        一、自我矛盾的“失语灵魂”
        二、被现实左右的“苦恼身心”
第三章 “失语者”形象的文本价值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苦难命运的隐喻
    第二节 文本结构的缓冲
        一、叙述视角多样化
        二、结构层次丰富化
    第三节 时代心理的映照
        一、“失语”女性的再发声
        二、知识分子话语的局限
        三、文化交流的“失语”与错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朝晖;;失语者[J];诗选刊;2019年07期

2 ;失语者的福音[J];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07期

3 汤秀云;;看得见声音,听得见手语[J];风流一代;2017年25期

4 田晓隐;;失语者[外二首][J];中国诗歌;2017年06期

5 任朝瑞;;失语者[J];延河;2016年01期

6 小米;;失语者(组诗)[J];星星(上旬刊);2016年19期

7 ;为失语者配制《回答器》[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6年03期

8 武承迅;杨丽玲;武永妙;武继明;;头针不同刺激方法治疗偏瘫1228例对比观察[J];针灸学报;1988年02期

9 若寒;;失语者(组诗)[J];诗选刊;2010年01期

10 王昱华;;夜,失语者[J];西部;2011年1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博;新时期小说中“失语者”人物形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

2 宋青青;刘震云小说中的“失语者”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李莎;北美华人新移民文学中的“失语者”形象书写[D];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

4 李娟;失语者的反抗—汤亭亭成长小说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丽萍;被放逐的失语者[D];浙江大学;2013年

6 曹锐;Witness儿童议题再现机制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宁思;挣脱有形和无形的语言的牢房[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42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42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