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周作人的科普思想及实践

发布时间:2020-12-05 12:23
  周作人一生不仅致力于文学事业,也对科学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周作人的科普思想及相关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对周作人著作及相关研究专著进行细读的研究方法,探究他科学普及思想和科学普及实践的具体内涵,并试图理清其背后的思想动力所在,以弥补相关研究不足,提升周作人在我国科普初创期的历史地位。全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周作人科普思想具体内涵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探讨周作人科普思想的来源,周作人的科普思想表面上看收自五四时期重视科学普及的大背景,其背后却是童年的博物经验以及西学教育等个人经历的影响,对个人经验的重视贯穿了周作人的一生。其次,分析周作人的科普思想特色,包括周作人对古代科技谬误的批判,对科学精神传播所作的设想,并着重探讨了他建立在“常识”观基础上的自然科学教育设想,周作人这些观念和主张的共同目的是期待用现代科学改造中国人僵化封闭的知识结构。第二部分是对周作人的科普实践的研究。主要包括简介周作人译介的国内外科普书籍,探究周作人对国内期刊参与科学普及和国内外科普社团发展的支持,并着重介绍他对科学小品文体创造所作出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探讨周作人科普思想及实践的价值意义。... 

【文章来源】:南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周作人的科普思想
    第一节 周作人科普思想探源
        一、“五四”启蒙语境下的科普浪潮
        二、童年博物经验对人生趣味的影响
        三、西学教育对知识结构的改造
    第二节 周作人科普思想特色
        一、批判古代科技谬误
        二、提倡自然科学教育
        三、传播现代科学精神
第二章 周作人的科普实践
    第一节 翻译和推荐科普作品
    第二节 支持科普期刊和科普团体
    第三节 创作科学小品文
第三章 周作人对中国科普事业的价值与影响
    第一节 科普领域的拓展
        一、性教育普及的先驱
        二、儿童科普理念的创新
    第二节 科普写作的典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霭理士译介史[J]. 戴潍娜.  新文学史料. 2016(03)
[2]鲁迅与周作人的散文[J]. 郁达夫.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36)
[3]人文理性:周作人所倡“科学”的实质内核[J]. 黄江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4]细校虫鱼过一生——周作人的博物学[J]. 韩连庆.  读书. 2013(05)
[5]周作人散文中的博物学[J]. 陈沐.  科学文化评论. 2012(03)
[6]科学小品:中国现代知识者热心的引进与实践[J]. 黄科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5)
[7]周作人趣味背后的文化机制和精神立场[J]. 郑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09)
[8]近十几年的周作人研究(下)[J]. 黄开发.  鲁迅研究月刊. 2011(04)
[9]科学小品:诗与科学的融合——周作人散文文类“新变”之一[J]. 庄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10]思想革命的利器——论周作人的性爱思想[J]. 徐仲佳.  鲁迅研究月刊. 2009(05)

博士论文
[1]论周作人的散文文体[D]. 郑萍.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周作人文学思想研究[D]. 贺殿广.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周作人的文学道路[D]. 黄江苏.复旦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周作人与日本洋学[D]. 张萍.温州大学 2016
[2]周作人女性观的建构及其意义[D]. 冯洁.浙江师范大学 2013
[3]“嘉孺子”:周作人的儿童理念[D]. 王利娟.北京大学 2013
[4]“五四”时期翻译儿童文学的价值取向[D]. 章景风.安徽师范大学 2012
[5]周作人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 孟惺惺.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周作人女性观研究[D]. 谢玲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899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99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b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