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03:36
本文以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主题概念的厘定、国难主题下的文本分析和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深入的分析,从而为九一八国难文学的集成与研究丰富内容,提供文学资源。首先具体论述了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时间边界的框定、文体特征的阐释和创作实绩的梳理,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落脚点是“人”,视角转入对国民常态生活的关注,这对中国现代文学是重要的开拓。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文体的民族性、边缘性和指向性的具体分析不仅让我们对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也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民族国家这个国难背后的隐线,文本的梳理也是该部分的重要内容。其次主要是在国难主题下的具体文本分析,民族国家是我们研究国难文学的地平线,在这里我们以报告文学为文本承载进行研究,所遵循的思路是:基于民族意识的演进,从历时性角度探讨国难背后的民族国家和国难场域中国民的国难记忆;从共时性视角来对其文学样貌,即文体规范及叙事风格展开具体论述,在这个共时性的创作空间中,报告文学逐渐形成了以非虚构性、批判性与跨文体性等为核心要素的规范化写作特征,以及崇高平凡的人物塑造、抒情古典的语言特色、叙议结合的表现方式为主的叙事风格,这些特征是...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厘定
(一)时间边界的框定
(二)文体特征的阐释
(三)创作实绩的梳理
二、国民灾难与抗日救亡:多维视野中两大主题的文本呈现
(一)历时性:从隐性到显性
1.九一八国难之前隐性:民族国家
2.九一八国难之后显现:国难记忆
(二)共时性:文体规范与叙事风格
1.文体规范:非虚构性、批判性、跨文体性
2.叙事风格:崇高平凡、抒情古典、叙议结合
三、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一)从历史事件到集体记忆
1.历史事件:创伤记忆
2.集体记忆:文化反思
(二)从国难创伤记忆到国族情感记忆
1.精神诉求:世界和平
2.当代启益:以人为本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15730
【文章来源】:渤海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的厘定
(一)时间边界的框定
(二)文体特征的阐释
(三)创作实绩的梳理
二、国民灾难与抗日救亡:多维视野中两大主题的文本呈现
(一)历时性:从隐性到显性
1.九一八国难之前隐性:民族国家
2.九一八国难之后显现:国难记忆
(二)共时性:文体规范与叙事风格
1.文体规范:非虚构性、批判性、跨文体性
2.叙事风格:崇高平凡、抒情古典、叙议结合
三、九一八国难报告文学研究的时代意义
(一)从历史事件到集体记忆
1.历史事件:创伤记忆
2.集体记忆:文化反思
(二)从国难创伤记忆到国族情感记忆
1.精神诉求:世界和平
2.当代启益:以人为本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2915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1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