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物游”-黄庭坚咏物诗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4 11:37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种特色鲜明的诗歌类型,历史悠久。咏物诗在传情达意、记录生活、作诗启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宋代咏物诗,相较前代作品又有“开新世界”之处。黄庭坚作为宋代代表性诗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咏物诗存诗数量多,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遗憾的是,黄庭坚的咏物诗至今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黄庭坚咏物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文章主要分为六部分:绪论、小结部分各一章,正文部分四章。绪论,共三节:第一节“黄庭坚生平、创作及其研究进展”,主要是对黄庭坚本人及其创作情况的简要介绍,同时兼及黄庭坚的学界研究动态;第二节,“咏物诗研究史之反思”,比较详细地回顾了从古到今咏物诗研究关注点的变化;第三节,“本文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分别对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简要说明。第一章,对黄庭坚咏物诗的基本创作情况的概述,主要从数量、时间分布和地域特征的三个角度进行了讨论。为了使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形象,文中采用了表格的统计方式,突出了黄庭坚咏物诗创作的阶段性特征。第二章,讨论交际性与黄庭坚咏物诗的应酬功能。因为交际性是黄庭坚乃至整个有宋一代咏物诗创作有别于前...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黄庭坚生平、创作及其研究进展
二、咏物诗研究史之反思
三、本文研究对象之界定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第一章 黄庭坚咏物诗创作概述
第一节 黄庭坚咏物诗数量及阶段性
第二节 黄庭坚咏物诗地域特征
第二章 交际性与黄庭坚咏物诗应酬功能
第一节 宋前咏物诗交际功能之演进
第二节 宴饮传统与黄庭坚咏物诗交际功能之增强
第三节 赠物与黄庭坚咏物诗交际功能的扩展
第三章 物质之丰富与黄庭坚咏物诗题材之拓展
第一节 黄庭坚咏物诗吟咏之物品概览
第二节 茶、梅、笔:黄庭坚物质嗜好的诗意表达
第四章 黄庭坚咏物诗之文学特色
第一节 主题:主观与客观
第二节 趣味:生活化与文人化
第三节 体式:多样与丰富
第四节 技巧:避熟与生新
小结 黄庭坚咏物诗与宋型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李定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高丽猩猩毛笔[J]. 何炎泉. 美苑. 2014(05)
[3]从魏晋到两宋: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J]. 程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4]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J]. 周裕锴.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5)
[5]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J]. 葛晓音. 文学遗产. 1995(06)
[6]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95(03)
[7]宋代果品业简论[J]. 程民生. 中州学刊. 1992(02)
[8]北宋党争与文学[J]. 程千帆,周勋初,巩本栋. 文献. 1991(04)
[9]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J]. 刘学锴.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1)
[10]“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J]. 程千帆,张宏生. 中国社会科学. 1987(04)
博士论文
[1]六朝咏物诗史论[D]. 钟志强.南开大学 2014
[2]中古咏物诗研究[D]. 高淑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 魏华仙.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欧阳修咏物诗研究[D]. 文丹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陈师道咏物诗研究[D]. 熊丹丹.广州大学 2013
[3]杨万里咏物诗研究[D]. 李娜.河北师范大学 2012
[4]刘克庄咏物诗研究[D]. 沈洪良.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朱熹咏物诗研究[D]. 朱文凯.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陆游咏物诗研究[D]. 洪清云.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 周淑萍.山东大学 2006
[8]梅尧臣咏物诗研究[D]. 殷三.安徽大学 2006
[9]元祐文人的咏物诗研究[D]. 谢新香.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6346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黄庭坚生平、创作及其研究进展
二、咏物诗研究史之反思
三、本文研究对象之界定与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第一章 黄庭坚咏物诗创作概述
第一节 黄庭坚咏物诗数量及阶段性
第二节 黄庭坚咏物诗地域特征
第二章 交际性与黄庭坚咏物诗应酬功能
第一节 宋前咏物诗交际功能之演进
第二节 宴饮传统与黄庭坚咏物诗交际功能之增强
第三节 赠物与黄庭坚咏物诗交际功能的扩展
第三章 物质之丰富与黄庭坚咏物诗题材之拓展
第一节 黄庭坚咏物诗吟咏之物品概览
第二节 茶、梅、笔:黄庭坚物质嗜好的诗意表达
第四章 黄庭坚咏物诗之文学特色
第一节 主题:主观与客观
第二节 趣味:生活化与文人化
第三节 体式:多样与丰富
第四节 技巧:避熟与生新
小结 黄庭坚咏物诗与宋型文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演进逻辑[J]. 李定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2]高丽猩猩毛笔[J]. 何炎泉. 美苑. 2014(05)
[3]从魏晋到两宋:文学对梅花美的抉发与演绎[J]. 程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6)
[4]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J]. 周裕锴. 社会科学研究. 2001(05)
[5]创作范式的提倡和初盛唐诗的普及──从《李峤百咏》谈起[J]. 葛晓音. 文学遗产. 1995(06)
[6]论黄庭坚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J]. 莫砺锋. 文学遗产. 1995(03)
[7]宋代果品业简论[J]. 程民生. 中州学刊. 1992(02)
[8]北宋党争与文学[J]. 程千帆,周勋初,巩本栋. 文献. 1991(04)
[9]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J]. 刘学锴.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1)
[10]“火”与“雪”:从体物到禁体物——论“白战体”及杜、韩对它的先导作用[J]. 程千帆,张宏生. 中国社会科学. 1987(04)
博士论文
[1]六朝咏物诗史论[D]. 钟志强.南开大学 2014
[2]中古咏物诗研究[D]. 高淑平.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 魏华仙.河北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欧阳修咏物诗研究[D]. 文丹丹.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陈师道咏物诗研究[D]. 熊丹丹.广州大学 2013
[3]杨万里咏物诗研究[D]. 李娜.河北师范大学 2012
[4]刘克庄咏物诗研究[D]. 沈洪良.重庆师范大学 2011
[5]朱熹咏物诗研究[D]. 朱文凯.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陆游咏物诗研究[D]. 洪清云.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论魏晋南北朝咏物诗[D]. 周淑萍.山东大学 2006
[8]梅尧臣咏物诗研究[D]. 殷三.安徽大学 2006
[9]元祐文人的咏物诗研究[D]. 谢新香.暨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16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1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