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的现实主义品格构建
发布时间:2020-12-19 04:35
文学期刊作为当代文学生产制度的基础性环节,与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存在共生关系,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有效样本。本篇论文以在期刊界有着“正旦”之称的《当代》为研究个案,梳理《当代》的办刊过程,考察《当代》的现实主义理论和文本构建,分析对现实主义审美原则的坚守带给期刊的困囿与价值,整体观照《当代》与中国文学的互动关系。《当代》诞生于一个巨变的时代,在“办刊热”的浪潮推动下和人文社全社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于1979年7月面世。创刊号确立了《当代》“文学种类齐全、长篇纪实突出”的基本格局,高举起“直面人生、贴近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办刊旗帜,在近四十年的办刊过程中,一以贯之。但《当代》的现实主义并非固守传统,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学内部规律的演进、以及与其他流派的平等发展、相互竞争中不断丰富,走向开放。在文学实践中,《当代》以敏锐的洞察力发觉新兴的文学思潮,但却以审慎的态度参与其中,它重点着墨的文学思潮有伤痕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现实主义冲击波和官场文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时代风貌的展现是这些文学潮流的内在线索,《当代》积极参与其中,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社会转型和人民精神变迁,通过众...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路径
2 《当代》:迎着春风绽放
2.1 《当代》创刊:时代巨变下的全社共建
2.2 《当代》立场:现实主义办刊宗旨
2.3 《当代》创刊号:反映现实,记录时代
3 《当代》的现实主义理论建设
3.1 理论基石:革命现实主义
3.2 编辑话语:从广阔的现实主义到开放的现实主义
3.3 文艺争鸣:理论多元化境况下的执着坚守
4 《当代》的现实主义文本建设
4.1 《当代》与八十年代文学
4.2 《当代》与九十年代文学
5 《当代》现实主义的困囿与价值
5.1 《当代》的现实主义困囿
5.2 《当代》的现实主义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家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时代 为人民:文学记录中国——《当代》2014年度长篇小说论坛暨《当代》创刊35周年纪念会[J]. 本刊记者. 当代. 2015(02)
[2]约翰·契佛对王蒙新时期创作的影响[J]. 朱静宇. 文艺争鸣. 2011(07)
[3]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以“伤痕文学”的争论现象为关注点[J]. 李国,刘千秋.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4]《当代》:迎着春风绽放[J]. 何启治. 编辑学刊. 2009(04)
[5]全社办《当代》[J]. 朱盛昌. 当代. 2009(04)
[6]名作诞生记:《将军吟》、《芙蓉镇》[J]. 刘炜. 新文学史料. 2009(01)
[7]文学史的见证与参与——论文学期刊在文学生产中的作用[J]. 陆雪琴. 小说评论. 2008(02)
[8]《当代》,一个美好的记忆[J]. 孟伟哉. 当代. 1999(04)
[9]在《当代》,完成了一个过程[J]. 陈忠实. 当代. 1999(04)
[10]回首《当代》创刊时(纪念《当代》创刊20周年往事回顾座谈会书面发言)[J]. 叶冰如. 当代. 1999(03)
本文编号:2925264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选题意义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路径
2 《当代》:迎着春风绽放
2.1 《当代》创刊:时代巨变下的全社共建
2.2 《当代》立场:现实主义办刊宗旨
2.3 《当代》创刊号:反映现实,记录时代
3 《当代》的现实主义理论建设
3.1 理论基石:革命现实主义
3.2 编辑话语:从广阔的现实主义到开放的现实主义
3.3 文艺争鸣:理论多元化境况下的执着坚守
4 《当代》的现实主义文本建设
4.1 《当代》与八十年代文学
4.2 《当代》与九十年代文学
5 《当代》现实主义的困囿与价值
5.1 《当代》的现实主义困囿
5.2 《当代》的现实主义价值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作家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为时代 为人民:文学记录中国——《当代》2014年度长篇小说论坛暨《当代》创刊35周年纪念会[J]. 本刊记者. 当代. 2015(02)
[2]约翰·契佛对王蒙新时期创作的影响[J]. 朱静宇. 文艺争鸣. 2011(07)
[3]新时期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以“伤痕文学”的争论现象为关注点[J]. 李国,刘千秋.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4]《当代》:迎着春风绽放[J]. 何启治. 编辑学刊. 2009(04)
[5]全社办《当代》[J]. 朱盛昌. 当代. 2009(04)
[6]名作诞生记:《将军吟》、《芙蓉镇》[J]. 刘炜. 新文学史料. 2009(01)
[7]文学史的见证与参与——论文学期刊在文学生产中的作用[J]. 陆雪琴. 小说评论. 2008(02)
[8]《当代》,一个美好的记忆[J]. 孟伟哉. 当代. 1999(04)
[9]在《当代》,完成了一个过程[J]. 陈忠实. 当代. 1999(04)
[10]回首《当代》创刊时(纪念《当代》创刊20周年往事回顾座谈会书面发言)[J]. 叶冰如. 当代. 1999(03)
本文编号:29252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5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