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意象:《白鹿原》祠堂的空间诗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0-12-19 10:53
<正>以往的叙事文学中,对时间的强调遮蔽了空间。空间诗学的出现,一方面源于人们对空间在文学叙事及叙事学理论中地位的反思,一方面是文学评论界有感于空间问题的日益凸显。空间是文学叙事和文学批评的重要维度,西方诸如米歇尔·福柯、加斯东·巴什拉、亨利·列斐伏尔、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学者都对空间做过相关理论探讨。祠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建筑,祠与堂二者最初的形制与功能并不同。堂是祠最重要的部分,处于祠的中心位置,是供奉祖先神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规训与惩罚:《白鹿原》祠堂的权力运作策略
二、乌托邦与异托邦:白鹿原人物群像解读
1. 儒家超稳定结构的精神代表:白嘉轩和朱先生
2. 反叛与皈依:《白鹿原》中间层人物群像
3. 承认或棒杀:《白鹿原》外层人物群像
三、家与祠堂:《白鹿原》空间的性别书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白鹿原》的文化“先知”模式[J]. 于晗,于唯德. 文艺争鸣. 2013(05)
[2]祠堂文化审美意识形态分析[J]. 韦祖庆,古贤明. 广西社会科学. 2013(01)
[3]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J]. 陈蕴茜. 学术月刊. 2012(07)
[4]建构正义与良知的文化场——《白鹿原》的空间场域分析[J]. 苏喜庆. 当代文坛. 2010(06)
[5]《白鹿原》创作散谈[J]. 陈忠实. 扬子江评论. 2007(03)
[6]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 陈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2925779
【文章来源】:小说评论.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规训与惩罚:《白鹿原》祠堂的权力运作策略
二、乌托邦与异托邦:白鹿原人物群像解读
1. 儒家超稳定结构的精神代表:白嘉轩和朱先生
2. 反叛与皈依:《白鹿原》中间层人物群像
3. 承认或棒杀:《白鹿原》外层人物群像
三、家与祠堂:《白鹿原》空间的性别书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白鹿原》的文化“先知”模式[J]. 于晗,于唯德. 文艺争鸣. 2013(05)
[2]祠堂文化审美意识形态分析[J]. 韦祖庆,古贤明. 广西社会科学. 2013(01)
[3]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J]. 陈蕴茜. 学术月刊. 2012(07)
[4]建构正义与良知的文化场——《白鹿原》的空间场域分析[J]. 苏喜庆. 当代文坛. 2010(06)
[5]《白鹿原》创作散谈[J]. 陈忠实. 扬子江评论. 2007(03)
[6]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J]. 陈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07(01)
本文编号:2925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