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魏连殳的客厅——《孤独者》中的空间移动及其衍义

发布时间:2020-12-20 05:25
  本文尝试以空间移动为视角解读鲁迅小说《孤独者》。从喻示家族伦理的本家厅堂到虚构"悬置"的客居之厅,《孤独者》在处理两个"纠缠的自我"之间的张力时,是借"客厅"这一重要的空间因素得以实现鲁迅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建立以及行动的差异的展示。魏连殳的客厅不仅仅作为叙事空间参与着小说的情节结构,同时也在象征诗学的意义上烛照了1925年鲁迅的生存境遇与精神自新。最终第一人称叙事者"我"走出魏连殳的客厅,鲁迅以穿越了不同空间的"声音"的"回响"传递了作为内面自我的孤独者主体的谱系继承与历史选择。 

【文章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01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言推敲“自我”
一从本家厅堂到客居之厅
二作为象征空间的客厅
三走出客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狼的传人:鲁迅·自然史·叙事形式[J]. 安德鲁·琼斯,王敦,李之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12(06)
[2]危机的葬送——鲁迅《孤独者》论[J]. 代田智明,李明军.  上海鲁迅研究. 2011(04)
[3]《野草》:梦与忆之诗[J]. 李国华.  鲁迅研究月刊. 2011(05)
[4]从铁屋子到天安门——关于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空间主题”札记[J]. 敬文东.  上海文学. 2004(08)



本文编号:2927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27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