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中国现代文学的乌托邦精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06:21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的乌托邦精神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乌托邦精神是人类一种普遍的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即通过改造社会以实现一种合理的理想,其包含批判性、超越性和非现实性三个主要特征。二十世纪上半叶,国内外局势动荡,中国社会面临转型。另外,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进化论、民族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也影响着中国作家的情怀与表达。政治秩序与文化取向的双重危机促使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批判意识觉醒。作家们打破旧世界、缔造新秩序的诉求体现了强烈的乌托邦精神。抗日战争的爆发使得作家们一度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上书写,对胜利与和平的渴望构成了这时期文学乌托邦精神的最强维度。化身民族精神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精神的内核达成一致,并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混淆,这导致中国现代文学的乌托邦精神出现畸变与歧路。本文试图以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精神理论为依据,参考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史、思潮史,充分分析史料与文学作品,探究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提出向乌托邦精神书写的嬗变过程,阐释中国现代文学中有关政治乌托邦、道德乌托邦和审美乌托邦三个层面的文学书写及文化表征。通过分析抗战时期和建国之后文学中乌托邦精神与意识形态的交叉问题,大致勾勒中国现代文学的乌托邦精神的走向。纵观乌托邦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轨迹,得出人类需要乌托邦精神的结论。
【关键词】:现代文学 乌托邦精神 书写 走向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3
  • 一、写作缘起与方法7-8
  • 二、国内乌托邦精神研究的回顾8-11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点11-13
  • 第一章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的蜕变与革新13-29
  • 第一节 乌托邦及乌托邦精神概念的界定13-18
  • 一、乌托邦13-15
  • 二、乌托邦精神15-18
  • 第二节 中国乌托邦文学的传统源头18-22
  • 第三节 外来影响及中国文学乌托邦精神的现代转向22-29
  • 一、进化论等思想的传入与理性批判意识的觉醒22-23
  • 二、从梁启超到鲁迅:乌托邦精神的现代转向23-29
  • 第二章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的书写与表达29-61
  • 第一节 政治乌托邦:国族想象和国民性批判29-39
  • 一、个与群:无政府主义色彩文学中的“立人”思想30-34
  • 二、人与兽:20—30年代政治寓言小说中的中国镜像34-39
  • 第二节 道德乌托邦: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反思与超越39-49
  • 一、超越“穷—达”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转变40-44
  • 二、饥饿书写:乌托邦的“底线”44-46
  • 三、传统道德中渗透的基督教精神46-49
  • 第三节 审美乌托邦:京派文学的理想诉求49-61
  • 一、乡土书写的乌托邦化50-55
  • 二、建筑供奉“人性”的神庙55-58
  • 三、文学理想国:京派文学的审美自律58-61
  •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乌托邦精神的畸变与歧路61-84
  • 第一节 乌托邦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混淆61-79
  • 一、抗战时期文学中乌托邦精神的畸变64-75
  • 二、50年代以后文学中乌托邦精神的歧路与“涅i谩

    本文编号:2946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46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