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词调《昭君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00:04

  本文关键词:词调《昭君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古曲《昭君怨》源远流长,曾为乐府旧题,《昭君怨》作为词调名初见于宋代,现可考的最早出现的《昭君怨》词为苏轼所作。《昭君怨》调名集聚故事性和情感性,有《昭君怨》古琴曲源于汉“昭君和番”这一史实。一般认为,王昭君作为历史人物,首载于《汉书》,其中的昭君尚是一个历史人物。从史卷到舞台再到文苑,诗、词、曲、剧等艺术作品和民间故事传说、歌谣等群众口头文艺,以“昭君和番”这一史实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不计其数,研究这些题材的专家学者也不胜枚举。而与昭君有着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之关系的词调《昭君怨》却鲜有学人问津。词调《昭君怨》自宋起至元明清,乃至现当代仍然生生不息,词作数量虽不多,但却能源远流长,用此调的词人亦不少。整体研究词调《昭君怨》的源起、发展、演变和接受等,对于词学研究,特别是单一词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共三章。文章架构和章节大意概述如下:第一章,论述词调《昭君怨》的源起。主要探讨昭君故事与词调《昭君怨》之关联,着重梳理了唐宋以前昭君故事入乐入诗入词的情况,以呈现词调《昭君怨》出现的相关背景,对该词调的由来作较为清晰的陈述。第二章,探讨词调《昭君怨》在历代词人创作过程中的流变。此部分重点对词调从宋代至清代的同调异体和同调异名情况进行分析推断;另外,对词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名家名作影响下的接受和创作情况进行分析。第三章,为《昭君怨》词作题材的探究。主要从词作内容分类、情感基调或作词风格等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词调《昭君怨》“细水长流”,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本文尝试从多角度对该词调作系统全面的探究,以期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昭君怨》词调产生与演进的过程,以丰富和拓展词学领域对单一词调的研究。
【关键词】:昭君怨 词调 词与音乐 溯源 流变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4
  • 一、选题缘起8-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12-14
  • 第1章 词调《昭君怨》的源起14-34
  • 1.1 词调《昭君怨》的本事溯源14-15
  • 1.2“昭君故事”入乐考述——古曲《昭君怨》源远流长15-27
  • 1.3“昭君故事”入诗考述——古曲《昭君怨》声情蠡测27-30
  • 1.4 词调《昭君怨》的创制——苏轼《昭君怨》简述30-34
  • 第2章 词调《昭君怨》的流变34-45
  • 2.1 同调异体考35-39
  • 2.2 同调异名考39-43
  • 2.3 词调《昭君怨》的接受与名家影响论43-45
  • 第3章 词调《昭君怨》的题材45-54
  • 3.1 咏物抒怀46-49
  • 3.2 感时伤春49-50
  • 3.3 赠别泛游50-51
  • 3.4 悟道修行51-54
  • 结语54-55
  • 附录一:《昭君怨》诗作汇集55-67
  • 附录二:《昭君怨》词作汇集67-81
  • 参考文献81-84
  • 致谢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龄;;龙朔操(昭君怨)[J];音乐研究;1959年03期

2 王玲;昭君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08期

3 谢声驿;;改编古曲《昭君怨》 探索潮乐创新路[J];艺术教育;2010年09期

4 春日迟迟;;凡夫俗子的昭君怨[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07年06期

5 沈文凡;代景丽;;昭君怨文化主题的历史演变——结合韩国南羲采《龟x跏啊匪南渍箍猍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龙应台;;昭君怨[J];可乐;2009年09期

7 吴昌;;明妃胭脂泪探微——《昭君怨》艺术形象与基调新解[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8 许秋香;;从《昭君怨》看潮州筝派与客家筝派的区别[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9 北辰;昭君怨和昭君出塞[J];生活与健康;2005年11期

10 赵美萍;;昭君怨·秋雨[J];黄河;200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婷;词调《昭君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2 李婷;词调《昭君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

3 陈文敏;扬琴曲《昭君怨》的演奏技法与艺术特征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词调《昭君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4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