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
本文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名人,除了在散文创作的题材和风格上,富有开拓性创造以外,在儿童文学主张上,流露出关注儿童身心成长,提倡儿童文学作品的旨趣契合儿童天性中特有的“性灵”美的倾向。究其对儿童文学投去关注目光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周作人东渡扶桑留洋,在日本掀起的儿童文学创作潮流的影响下,开始接触到高岛平三郎、柳田国男等人的作品,进而思考儿童的成长过程面临的诸问题。关注儿童,为儿童发声。从民俗学的原人思维和发展心理学对儿童不同阶段认知和情感表达的描述入手,凸显儿童世界里寻常可见的争吵、打斗之于人格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对成人横加干涉儿童冲突的行使权威的行为加以讨论。周作人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发起的儿歌运动中表现活跃,还主动向民间搜集歌谣俚语,结合他对民俗学的兴趣点,进行整理。年过半百,在声名狼藉中撰写出《儿童杂事诗》,展示了童心童趣的美学意义,这给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分级边界模糊,信息壁垒坍塌,热闹而失序时代语境中,人类“诗性”旁落,幼儿童真凋零的社会现象予启示。
【关键词】:周作人 儿童文学 美学 儿童生活 儿童趣味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1 绪论7-11
- 1.1 研究缘起7-8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8-11
- 2 周作人童话主张的知识渊源11-24
- 2.1 民俗学之“知”与日本大正时期“童心主义”之“情”12-15
- 2.2 原始崇拜对童话之思维、表达的影响15-18
- 2.3 童话创作四则隐含的“性灵”诉求和价值取向18-20
- 2.4.小儿游戏、争斗在发展心理学上的意义20-24
- 3 周作人参与的儿童文学社会活动及其创作实践24-35
- 3.1 周作人的儿歌搜集活动与北京大学儿歌运动24-29
- 3.2 周作人与文学研究会的“儿童文学运动”29-31
- 3.3《儿童杂事诗》的地域性、民俗性和趣味性31-34
- 3.4《儿童杂事诗》里的儿童生活与儿童趣味34-35
- 4 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意蕴35-45
- 4.1 诗人视角、想象图式、原人思维构筑的童心世界35-39
- 4.2 周作人关于儿童审美教育的主张39-41
- 4.3 周作人在20世纪初高扬童心之价值的历史意义41-43
- 4.4 童年之价值及童心童趣对现代生活的美学意义43-45
- 5 结语45-47
- 6 参考文献47-50
- 7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50-51
- 8 后记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啸;;范晔的文学主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杨昌龙;;论萨特的文学主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3 俞兆平;论五四时期文学主张与康德美学的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4 刘平清;法俄文学与文学研究会文学主张的演进[J];河北学刊;1996年01期
5 吴世永;李梦阳文学主张简论[J];台州师专学报;1996年05期
6 杨志学;;李白的文学主张[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7 陈超;;从前期创造社的文学主张说开来[J];华中人文论丛;2011年02期
8 李建平;;文学研究会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论析[J];社科纵横;2007年04期
9 马争朝;曾贤兆;;论谭嗣同的文学主张[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王海霞;文学革命中的另一种声音——潘大道的新文学主张[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姚曼波;;试论庄子对桐城派文学主张形成的影响[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扬忠;;辛弃疾的文学主张和审美理想[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同;《小说选刊》改版一年不懈追求[N];文艺报;2007年
2 汪政;把语言打磨出光泽[N];文艺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钟晓晴;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D];暨南大学;2016年
2 牛绍明;老庄性情、禅宗境界[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周作人儿童文学主张的美学旨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