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兰香》时空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14:00
中国古代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时空观,而这种观念又反向影响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空是小说的重要表现对象,而作者对时空的理解又建构着文本的思想内涵和叙事形态。本论文从叙事学和文化学角度出发,试图通过对《林兰香》中时空叙事的分析达成对其独特形式、内涵、价值的全面把握。文章由五部分组成。绪论主要是对《林兰香》的简单介绍、小说研究现状的评述以及研究思路的说明。第一章为理论基础,从词源学角度梳理了传统时空观念与叙事形态的流变过程,并分析了其中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分别经历了从自然时间到计量时间再到文化时间和从宇宙空间到政治空间再到伦理空间的观念发展阶段,时空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极大的延展性产生了建构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和社会秩序的作用。小说中的时空叙事则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写实到写意的过程,时空叙事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建构着小说的思想内涵,而时空叙事的尝试和创新则起到了增强叙述者叙事思维和叙事技巧、丰富文本叙事形态和增强文本艺术性的作用。第二章和第三章立足于文本,分别论述了时间叙事与空间叙事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是论文的核心。从时间叙事来看,《林兰香》一书经由对时间向...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文本简介
0.2 研究现状
0.3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1章 “时空”视阈下的小说叙事
1.1 “时空”文化
1.1.1 时空观念的形成
1.1.2 时空文化的影响
1.2 “时空”叙事
1.2.1 中西“叙事”的内涵及比较
1.2.2 “时空”叙事的流变与价值
第2章 《林兰香》时间叙事的表现和内涵
2.1 表层时间
2.1.1 “编年史”构建的拟真世界
2.1.2 “回忆录”形成的感伤氛围
2.2 中层时间
2.2.1 时间节奏快慢与文化追求
2.2.2 生日节日选择与意义寄寓
2.2.3 四时人情同构与人生冷暖
2.3 深层时间
2.3.1 “百年荏苒”的时间体验
2.3.2 “黄粱一梦”的隐喻架构
第3章 《林兰香》空间叙事的形式及意义
3.1 现实空间
3.1.1 家庭空间:伦理与艺术的具象
3.1.2 社会空间:制度与观念的失序
3.2 梦幻空间
3.2.1 梦境与梦类:命运预示和结构安排
3.2.2 场景与人物:形象补充和内涵深化
3.2.3 对比与象征:反拨现实和心理补偿
3.3 空间转换
3.3.1 居所变易与情理冲突
3.3.2 地域转移与文化失落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林兰香》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B: 耿府平面示意图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兰香》中的民俗文化[J]. 杨萍. 明清小说研究. 2010(03)
[2]《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 刘铭.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3]《红楼梦》里的时间与空间——以大观园为中心[J]. 王慧. 红楼梦学刊. 2007(06)
[4]《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J]. 范正群. 周易研究. 2006(05)
[5]中国古典家庭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及其时间形式[J]. 韩石.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3)
[6]燕梦卿与李纨人生悲剧探析[J]. 莎日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林兰香》与中国士人的“弃妇”情结[J]. 蔡美云. 明清小说研究. 2005(02)
[8]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J]. 高小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9]从《林兰香》的生死观看儒道思想的冲突与融合[J]. 骆锦芳,马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文化定位的困惑——《林兰香》主体意识论[J]. 郑榕玉. 闽江学院学报. 2004(03)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D]. 韩晓.复旦大学 2006
[2]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D]. 葛永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林兰香》——文人化的世情之作[D]. 张勇.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林兰香》叙事艺术论[D]. 范正群.山东师范大学 2005
[3]《林兰香》新论[D]. 杨峰.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9385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文本简介
0.2 研究现状
0.3 选题意义与研究思路
第1章 “时空”视阈下的小说叙事
1.1 “时空”文化
1.1.1 时空观念的形成
1.1.2 时空文化的影响
1.2 “时空”叙事
1.2.1 中西“叙事”的内涵及比较
1.2.2 “时空”叙事的流变与价值
第2章 《林兰香》时间叙事的表现和内涵
2.1 表层时间
2.1.1 “编年史”构建的拟真世界
2.1.2 “回忆录”形成的感伤氛围
2.2 中层时间
2.2.1 时间节奏快慢与文化追求
2.2.2 生日节日选择与意义寄寓
2.2.3 四时人情同构与人生冷暖
2.3 深层时间
2.3.1 “百年荏苒”的时间体验
2.3.2 “黄粱一梦”的隐喻架构
第3章 《林兰香》空间叙事的形式及意义
3.1 现实空间
3.1.1 家庭空间:伦理与艺术的具象
3.1.2 社会空间:制度与观念的失序
3.2 梦幻空间
3.2.1 梦境与梦类:命运预示和结构安排
3.2.2 场景与人物:形象补充和内涵深化
3.2.3 对比与象征:反拨现实和心理补偿
3.3 空间转换
3.3.1 居所变易与情理冲突
3.3.2 地域转移与文化失落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林兰香》历史大事年表
附录B: 耿府平面示意图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林兰香》中的民俗文化[J]. 杨萍. 明清小说研究. 2010(03)
[2]《林兰香》的成书年代考论[J]. 刘铭.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01)
[3]《红楼梦》里的时间与空间——以大观园为中心[J]. 王慧. 红楼梦学刊. 2007(06)
[4]《周易》对《林兰香》叙事艺术的影响[J]. 范正群. 周易研究. 2006(05)
[5]中国古典家庭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及其时间形式[J]. 韩石. 明清小说研究. 2006(03)
[6]燕梦卿与李纨人生悲剧探析[J]. 莎日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1)
[7]《林兰香》与中国士人的“弃妇”情结[J]. 蔡美云. 明清小说研究. 2005(02)
[8]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J]. 高小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9]从《林兰香》的生死观看儒道思想的冲突与融合[J]. 骆锦芳,马晓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10]文化定位的困惑——《林兰香》主体意识论[J]. 郑榕玉. 闽江学院学报. 2004(03)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D]. 韩晓.复旦大学 2006
[2]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D]. 葛永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林兰香》——文人化的世情之作[D]. 张勇.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林兰香》叙事艺术论[D]. 范正群.山东师范大学 2005
[3]《林兰香》新论[D]. 杨峰.曲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9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05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