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霍达创作中的历史意识
本文关键词:论霍达创作中的历史意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霍达是一位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综观她的文学创作,对“历史”的回顾和感悟贯穿始终,这既与她的生活学习经历有关,也饱含她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在历史的回顾中感悟到的历史的沉重。历史的价值是在现实和未来中折射出来的,所以,霍达对历史的认识不是凝固、静止的,而是在过去、现在与将来的融合中展现自己的历史意识,将历史的精神呈现在读者面前,进而实现历史的价值。在霍达的历史书写中,她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华民族的昨天和现在,在作品中渗透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这也是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最大的不同,表现出一个作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论文将从六个部分来探讨霍达在文学创作中呈现出的历史意识: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界定,分析霍达在创作中的呈现出的对“历史”和“历史意识”的解读,同时还梳理了学术界对霍达研究的现状,进而阐述本论文对霍达的历史意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她的历史意识对于20世纪80年代文坛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待历史的态度:敬畏历史。结合霍达在散文写作中透露出的对历史的书写方法,指出在霍达的创作中,历史是其创作的出发点,而历史不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回顾中,最重要的是过去的历史要对现实有借鉴意义,书写历史是为了烛照现实,从中渗透着她浓厚的人文关怀和忧患意识。第三部分:书写历史的方式:以小人物写大历史。霍达的创作高峰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此时的当代文坛出现了新历史小说的创作高潮,霍达的文学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历史小说的影响,她借鉴新历史小说化“大历史”为“小历史”的创作方法,将历史书写从宏大的历史事件中解脱出来,转而关注历史中的小人物的“小历史”,其中既有知识分子的危机与自省,也有英雄人物的伟大与平凡;既有女性的悲剧与反思,也有家族的审视与希望。然而,霍达与其他作家对历史的解构和反叛不同,即便她是在关注小人物,但是从小人物的历史中折射出的是中华民族的“大历史”,蕴含着霍达对民族前途的思索。第四部分:解读历史的观念:历史就是人生。在文学创作中,霍达从塑造理想的生命形态——“大写的‘人’”和借人生的终极关怀思考历史中,完成了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解读。第五部分:书写历史的目的:重塑民族魂。霍达在创作中不断地回顾历史、书写历史,历史意识贯穿她文学创作的始终,而她回顾历史、书写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塑民族魂,这一命题的完成是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批判国民性弱点中的欺和瞒,一方面从中挖掘出中华民族之魂,从而完成重塑民族魂的使命,在这个过程中,霍达展现出的是超越民族身份的历史书写。第六部分:结语。总结霍达在创作中呈现出的历史意识的独特性,并简要分析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指出当下对历史意识研究的意义所在。尽管学术界对霍达的创作早有关注,但是对于她创作中的历史意识的研究还较少涉及,以学位论文的形式进行探究的更是凤毛麟角。论文试图通过对霍达的历史意识的研究,拓宽霍达研究的领域。
【关键词】:霍达 历史 历史意识 重铸民族魂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2-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对待历史的态度:敬畏历史12-19
- 第一节 历史真实是创作的出发点12-15
- 第二节 书写历史是为了烛照现实15-19
- 第二章 书写历史的方式:以小人物写大历史19-35
-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危机与自省19-26
- 第二节 英雄的伟大与平凡26-30
- 第三节 女性的悲剧与反思30-31
- 第四节 家族的审视与希望31-35
- 第三章 解读历史的观念:历史就是人生35-41
- 第一节 生命的形态:大写的“人”35-38
- 第二节 借人生的终极关怀思考历史38-41
- 第四章 书写历史的目的:重塑民族魂41-48
- 第一节 超越民族身份的历史书写41-43
- 第二节 揭示国民性弱点中的欺和瞒43-46
- 第三节 重铸中华民族之魂46-48
-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3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莎;;守候与坚持 别样的生命演绎——以霍达小说中女性形象为例[J];大学教育;2013年05期
2 曼奴埃尔·德法利亚;王雪;喻宜萱;;霍达[J];音乐世界;1997年Z1期
3 王立业;妙笔点处尽华章——论霍达谢维奇和他的文学创作[J];俄罗斯文艺;1998年02期
4 马丽蓉;走向“葬礼”之前──霍达成功之我见[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5 王立业,汪剑钊;霍达谢维奇诗七首[J];俄罗斯文艺;1998年02期
6 格紫;;霍达:亦史亦文,刚柔相济[J];语文世界;2006年10期
7 ;换换爱[J];流行歌曲(男朋友.女朋友);2007年08期
8 石舒清;;编后[J];朔方;2014年05期
9 陈璐;;浅析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悲剧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0年01期
10 李秀梅;;试析霍达创作中的北京情结——以《穆斯林的葬礼》为例[J];淮阴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编译 嘉铭;霍达的数字生活[N];电脑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宫苏艺;霍达:在“房子”上做文章[N];光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吴丛丛;霍达:一个时代的侠骨柔肠[N];光明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舒晋瑜;“一切小说都是在写历史”[N];中华读书报;2012年
5 高小立;文学读者成了座上宾[N];文艺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石一宁;“写出时代最美的品格”[N];文艺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红光;希望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新突破[N];经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王国平;一本书的“动”与“静”[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田田;论霍达创作中的历史意识[D];兰州大学;2016年
2 黄晓霞;霍达创作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亚莎;论霍达小说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马玲;论霍达小说的人物心理图景及其叙事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邝琰;霍达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蕴[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小婷;霍达小说创作论[D];安徽大学;2015年
7 胡晨鹭;霍达小说悲剧意识论[D];华侨大学;2007年
8 卢沛;霍达悲剧意识探源[D];河北大学;2008年
9 靳宇U
本文编号:310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