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琛及其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6 17:17
本文首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黄文琛及其诗歌。首先对其家世生平和交友进行了考证,并编成了一个较为详细的生平年谱。在此基础上,分析黄文琛诗歌创作的态度、理论和学习态度,认为其将诗文创作视为余事,以“真我性情”为核心理念,并主张广泛地学习前人作品而不专于某一流派,最终形成了温厚和平、不假雕饰、清空澹远的诗歌风格。随后,本文较为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黄文琛诗歌的题材和内容,大体分为咏物言志、记录个人经历、和思念亲友之作三类。最后文章简单归纳黄文琛诗歌的艺术特色,黄文琛喜欢写长诗和组诗,感情丰沛而体洁味永;同时他的诗歌以史为诗,以诗记史,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总之,黄文琛作为晚清时期两湖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兼具颇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研究黄文琛的诗歌,希望能填补文学史上的一点空白,引起学界对黄文琛同时期同类诗人的关注。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 黄文琛其人
第一节 黄文琛家世履历考
一、黄宗羲后人
二、黄文琛家世
三、黄文琛履历
第二节 、黄文琛的思想个性
一、积极入仕,济时救国
二、性格强敏,刚正不阿
第三节 黄文琛的交友
一 武汉朋友圈
二 京师朋友圈
三 湖南朋友圈
第二章 黄文琛的诗歌主张
第一节 诗歌的态度、理论和创作
一、实学济世,余事文章
二、真我性情,纪史纪实
三、虚怀多师,自成一派
第二节 诗歌主张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
二、黄宗羲家学传承
三、个人性格因素
第三章 黄文琛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第一节 咏物言志
一、草木篇
二、鸟兽篇
三、自然现象类
第二节 个人经历
一、类日记诗
二、纪游诗
三、时事诗
第三节 思念亲友
一、酬和往来
二、送别友人
三、题书画
四、思乡怀人
第四章 黄文琛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长篇长句,浩浩落落
一、以序代题
二、组诗创作
第二节 以史为诗,以诗补史
一、毕陈于诗
二、秉笔直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黄文琛年谱
二、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职诗名两俱好”——黄文琛的政绩与诗名[J].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8)
[2]论清代诗坛宗宋的原因[J]. 李剑波.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3)
[3]李汝珍家世新考[J]. 赵春辉. 明清小说研究. 2012(03)
[4]黄宗羲诗学中的性情论及其心学内涵[J]. 史洪川. 殷都学刊. 2005(01)
[5]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J]. 刘梦初,侯立兵. 船山学刊. 2004(01)
[6]无义之义 非诗之诗 不美之美——韩愈《落齿》诗赏析[J]. 王富仁. 名作欣赏. 1995(04)
硕士论文
[1]黄宗羲诗学思想研究[D]. 刘畅.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晚清诗话中的“性情”说[D]. 吕姝焱.河南大学 2014
[3]函可《千山诗集》研究[D]. 秦嘉.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朱琦诗歌研究[D]. 吴国慧.苏州大学 2011
[5]中唐诗歌的身体叙事[D]. 陈珍珍.华侨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72318
【文章来源】: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第一章 黄文琛其人
第一节 黄文琛家世履历考
一、黄宗羲后人
二、黄文琛家世
三、黄文琛履历
第二节 、黄文琛的思想个性
一、积极入仕,济时救国
二、性格强敏,刚正不阿
第三节 黄文琛的交友
一 武汉朋友圈
二 京师朋友圈
三 湖南朋友圈
第二章 黄文琛的诗歌主张
第一节 诗歌的态度、理论和创作
一、实学济世,余事文章
二、真我性情,纪史纪实
三、虚怀多师,自成一派
第二节 诗歌主张的成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
二、黄宗羲家学传承
三、个人性格因素
第三章 黄文琛诗歌的题材和内容
第一节 咏物言志
一、草木篇
二、鸟兽篇
三、自然现象类
第二节 个人经历
一、类日记诗
二、纪游诗
三、时事诗
第三节 思念亲友
一、酬和往来
二、送别友人
三、题书画
四、思乡怀人
第四章 黄文琛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长篇长句,浩浩落落
一、以序代题
二、组诗创作
第二节 以史为诗,以诗补史
一、毕陈于诗
二、秉笔直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黄文琛年谱
二、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官职诗名两俱好”——黄文琛的政绩与诗名[J]. 张京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8)
[2]论清代诗坛宗宋的原因[J]. 李剑波. 甘肃社会科学. 2015(03)
[3]李汝珍家世新考[J]. 赵春辉. 明清小说研究. 2012(03)
[4]黄宗羲诗学中的性情论及其心学内涵[J]. 史洪川. 殷都学刊. 2005(01)
[5]散作龙阳百里春——青文胜事迹与青尉祠诗文考述[J]. 刘梦初,侯立兵. 船山学刊. 2004(01)
[6]无义之义 非诗之诗 不美之美——韩愈《落齿》诗赏析[J]. 王富仁. 名作欣赏. 1995(04)
硕士论文
[1]黄宗羲诗学思想研究[D]. 刘畅.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晚清诗话中的“性情”说[D]. 吕姝焱.河南大学 2014
[3]函可《千山诗集》研究[D]. 秦嘉.东北师范大学 2013
[4]朱琦诗歌研究[D]. 吴国慧.苏州大学 2011
[5]中唐诗歌的身体叙事[D]. 陈珍珍.华侨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72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17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