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科幻小说的审美艺术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4 19:41
本文的主题是对网络科幻小说进行初步探讨。论文的出发点有两个:首先,通过与外国科幻小说及电影、中国传统科幻小说相比较,归纳出网络科幻小说的独特特征;其次,分析并反思网络科幻小说的特征,解读其写作倾向和读者心理,并初步做出价值判断。本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论述:论文绪论部分从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发展入手,追溯了中国科幻小说在各时期的发展状况、创作现象以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展现出中国科幻小说曲折的发展历程;厘定了科幻小说以及网络科幻小说的定义,指出了本文所要涉及的研究对象;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网络科幻小说创作现状、研究综述及论文创新点,从宏观上把握了网络科幻小说创作的现状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本人研究的特色。第一章:小说内容的好莱坞特质。通过比较好莱坞电影和网络科幻小说,笔者发现网络科幻小说在许多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响。第一节分析了网络科幻小说中的“历险”与“争霸”情节对好莱坞电影中惊异感元素的吸收与运用,以及这一现象背后所凸显的读者心理特征及社会原因。第二节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中的魔幻因素对网络科幻小说的影响,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角度提出了网络科幻小说的新质;第三节分析了网络科幻小说对好...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小说内容的“好莱坞”特质
第一节 惊异元素的影响
第二节 魔幻元素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元素的影响
第二章 人物塑造的网络化风格
第一节 男性形象的朋克化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标签化
第三节 非人类形象的两极化
第三章 叙事审美的后审美范式
第一节 叙事模式的游戏化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全息化
第三节 叙事空间的跳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矛盾及其自我超越[J]. 蒋家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2]网络玄幻小说的空间叙事与文化思维[J]. 胡影怡,汤哲声. 小说评论. 2018(02)
[3]虚拟与现实:网络游戏的社会学观照[J]. 王友叶,方汝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4]朋克文化身份的“三重变奏”[J]. 吴群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J]. 刘媛. 小说评论. 2016(02)
[6]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及其生产逻辑——810路公交车上的社会学观察[J]. 刘邦. 现代交际. 2016(02)
[7]数字化时代“起点中文网”的盈利模式及给文学网站发展的启示[J]. 涂燕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8]“长城星球”:中国科幻小说的陌生化[J]. 维罗妮卡·霍林格,陈广兴. 中国比较文学. 2015(03)
[9]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J]. 汤哲声. 学术月刊. 2015(04)
[10]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J]. 邵燕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D]. 王博.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网文·动漫·电影—理解网络武侠小说的三个维度[D]. 陈玉蛟.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科幻星空下的伤心者[D]. 左冰瑶.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生产消费与文化反思[D]. 孙洪禛.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6
[4]新生代科幻小说的现代性反思[D]. 陈果.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D]. 窦芳芳.辽宁大学 2015
[6]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观[D]. 李晓.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中国科幻小说美学特征研究[D]. 王莹.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研究[D]. 赵秋阳.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8949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小说内容的“好莱坞”特质
第一节 惊异元素的影响
第二节 魔幻元素的影响
第三节 其他元素的影响
第二章 人物塑造的网络化风格
第一节 男性形象的朋克化
第二节 女性形象的标签化
第三节 非人类形象的两极化
第三章 叙事审美的后审美范式
第一节 叙事模式的游戏化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全息化
第三节 叙事空间的跳跃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现代社会中人的主体性矛盾及其自我超越[J]. 蒋家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2]网络玄幻小说的空间叙事与文化思维[J]. 胡影怡,汤哲声. 小说评论. 2018(02)
[3]虚拟与现实:网络游戏的社会学观照[J]. 王友叶,方汝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8)
[4]朋克文化身份的“三重变奏”[J]. 吴群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5]论中国网络科幻小说[J]. 刘媛. 小说评论. 2016(02)
[6]现代人际关系的特征及其生产逻辑——810路公交车上的社会学观察[J]. 刘邦. 现代交际. 2016(02)
[7]数字化时代“起点中文网”的盈利模式及给文学网站发展的启示[J]. 涂燕平.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05)
[8]“长城星球”:中国科幻小说的陌生化[J]. 维罗妮卡·霍林格,陈广兴. 中国比较文学. 2015(03)
[9]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J]. 汤哲声. 学术月刊. 2015(04)
[10]网络文学的“网络性”与“经典性”[J]. 邵燕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博士论文
[1]好莱坞科幻电影的审美构成[D]. 王博.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网文·动漫·电影—理解网络武侠小说的三个维度[D]. 陈玉蛟.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科幻星空下的伤心者[D]. 左冰瑶.河北师范大学 2016
[3]新世纪中国科幻小说的生产消费与文化反思[D]. 孙洪禛.四川外国语大学 2016
[4]新生代科幻小说的现代性反思[D]. 陈果.湖南师范大学 2016
[5]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乌托邦建构[D]. 窦芳芳.辽宁大学 2015
[6]论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观[D]. 李晓.山东师范大学 2014
[7]中国科幻小说美学特征研究[D]. 王莹.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中国当代网络玄幻小说研究[D]. 赵秋阳.四川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8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68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