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19:39
  《马诗二十三首》是有史以来以马为主题数量最多的组诗,从极尽描摹之能事的狭小圈子中跳脱出来,工在写意,具有独特的价值。李贺借此抒写自己对人生失意的感慨,体现了其超脱尘俗的人生理想和非凡的追求。历代学者对《马诗二十三首》的整体注释和评价不一而足,各种注本众说纷纭,互有同异,可见《马诗二十三首》的诗旨与价值仍有继续深入探讨的空间。全文分为五部分:绪论分为两节,第一节是先秦至唐代咏马诗发展概况,第二节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马诗二十三首》的写作背景,本章旨在探究组诗的写作时间及情感基调。第二章是《马诗二十三首》组诗主题分析,本章旨在探讨组诗主题。第三章是《马诗二十三首》的艺术特色,本章从幻想色彩、神话意象、用典、以少总多与互文性四个方面探究咏马组诗的艺术特色。第四章是《马诗二十三首》组诗笺注、汇集、疏证,本章汇集各家笺注并加以讨论,通过比较各家注本的异同,折衷是非,提出一己之见,并对部分诗歌提出了新的解读。 

【文章来源】: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先秦至唐代咏马诗发展概况
        一、《马诗二十三首》注本概述
        二、《马诗二十三首》学术研究概述
第一章 《马诗二十三首》的写作背景
    第一节 《马诗二十三首》写作时间探究
    第二节 《马诗二十三首》的写作背景
        一、唐代爱马风气盛行
        二、马意象的特殊性
        三、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经历
第二章 《马诗二十三首》组诗主题分析
    一、组诗主题古今论说
    二、组诗主题探究
第三章 《马诗二十三首》组诗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 强烈的幻想色彩
    第二节 丰富的神话意象
    第三节 活用典故
    第四节 以少总多与互文性:独特的五绝组诗艺术
第四章 《马诗二十三首》组诗笺注、汇评、疏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马意象体现的自我精神[J]. 邱海婷.  报刊荟萃. 2018(02)
[2]马意象在唐代诗歌中的流变探析[J]. 胡静.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论唐代咏马诗[J]. 刁淼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7(07)
[4]论唐诗人的咏马情结[J]. 王歌.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5]论李贺的“承恩”情结——以《马诗二十三首》为例[J]. 吉新宏.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5(01)
[6]李贺诗歌的色彩意义[J]. 关建妮.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1)
[7]古代咏马诗漫谈[J]. 王艳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20)
[8]论盛唐边塞诗中的马意象[J]. 倪燕娜.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9]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初探[J]. 刘娟.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10]论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J]. 张悦欢.  青年文学家. 2013(03)

硕士论文
[1]李贺诗歌研究[D]. 传阳梅.西南大学 2013
[2]钱钟书论李贺[D]. 卓丽芳.漳州师范学院 2012
[3]李贺诗歌用韵研究[D]. 史淑琴.兰州大学 2010
[4]《李长吉歌诗汇解》注释研究[D]. 张蓉.陕西师范大学 2009
[5]唐代贵族生活与李贺诗歌的贵族化倾向[D]. 王天觉.重庆师范大学 2009
[6]唐诗马意象研究[D]. 黄建辉.漳州师范学院 2008
[7]钱锺书《谈艺录》李贺论研究[D]. 李俊.暨南大学 2008
[8]论李贺诗歌修辞艺术[D]. 饶樊莉.重庆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689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689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d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