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李贺游仙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3:13
  “鬼仙”(1)李贺以其鬼诗闻名于世,相较而言,学界对其仙诗的关注则少于鬼诗。然而李贺的仙诗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的游仙诗,不仅是长吉歌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游仙诗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学界对李贺游仙诗的研究涉及主题研究、渊源承袭研究、艺术手法研究,及其与李白的比较研究等方面,然而未对李贺游仙诗进行系统的整理,且对于其中被反复提及的重点篇目,除陈允吉先生对《梦天》一篇专门考述之外,其他代表性篇目如《天上谣》等,尚未得到详尽的专篇研究。因此,本文欲以此着手,对李贺游仙诗进行更为深细的研究,以期弥补相关研究中的欠缺之处。第一章主要包括“游仙诗”的概念梳理和李贺游仙诗概述两部分。首先对“游仙诗”此一概念进行考述,对比古今学者对“游仙诗”概念界定的异同,然后对相关学者已经具体指出的李贺游仙诗篇目进行整理。而后,结合与游仙诗密切相关的两种神仙思想:“乘蹻”“精思”和“仙可学致”在唐代的发展状况,以及唐人笔下“仙”的新变和李贺游仙诗的具体创作,对李贺游仙诗进行篇目统计。第二章以李贺具有代表性的游仙诗篇目为引,探究李贺游仙诗的书写。李贺游仙诗创作存在“代偿”现实、借游...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构想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游仙诗”概念与李贺游仙诗
    第一节 “游仙诗”概念溯源与辨考
        一、“诗歌以‘游仙’名篇始于曹植”
        二、《文选》与《广文选》录“游仙诗”为诗歌题材
        三、“坎壈咏怀”与“列仙之趣”
        四、“游仙诗”思想起源诸说
    第二节 唐代游仙背景及李贺游仙诗考述
        一、“游仙技术”与“仙可学致”思想在唐代的发展
        二、唐代文人对“仙”的新书写
        三、李贺游仙诗篇目梳理
第二章 李贺游仙诗个案研究
    第一节 “笔补造化”:李贺游仙诗的代偿意义——以《天上谣》为例
        一、“浑浑语奇”与“理外之理”
        二、“沧海桑田”与“隐喻”“寄托”
        三、“姑为隐语也”:隐喻手法下的情感主题
    第二节 “借仙讽仙”:李贺游仙诗的“比兴风雅”——以《瑶华乐》为例
        一、“宴瑶池之乐也”:“列仙之趣”的表现手法
        二、“识曲宜听其真也”:讽求仙的精神实质
    第三节 因“游山”而“游仙”:李贺游仙诗中的特殊创作模式——以《兰香神女庙》为例
        一、女几山与“兰香神女庙”考述
        二、“幻想之品,正在无谓”:兰香神女的特殊刻画
第三章 李贺游仙诗的地位与价值
    第一节 继郭璞游仙诗之精神实质
        一、以游仙诗“坎壈咏怀”
        二、“游仙可变”的创新精神
    第二节 “李家自古两诗仙”——《梦天》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探微
        一、“留别东鲁”与“托梦诡世”
        二、云君下降与“遇合仙姝”
        三、“乐府惟李贺最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魏晋至唐代以《游仙诗》为题创作情况参考表
    附录 B 杨其群《李贺研究论集》中所绘“昌谷图”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梦游天姥吟留别》诗题辨误[J]. 薛天纬.  文学评论. 2013(02)
[2]李白游仙诗中的道教思想及其与李贺的不同[J]. 温成荣.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5)
[3]一首充满浪漫气息的游仙诗——李贺《天上谣》赏鉴[J]. 李建邡.  语文教学通讯. 2011(07)
[4]论郭璞“游仙诗”在李贺笔下的继承与发展[J]. 阙雯雯,宋延屏.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9(09)
[5]刘辰翁评批李贺诗探析[J]. 焦印亭.  南昌高专学报. 2008(01)
[6]神话的解构:以古典诗词为例[J]. 韩玺吾.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7]论李白和李贺的游仙诗[J]. 徐颖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06)
[8]秦汉魏晋游仙诗史研究的新创获——序张宏《秦汉魏晋游仙诗的渊源流变论略》[J]. 葛晓音.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9]论仙与游仙诗[J]. 李乃龙.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2)
[10]生命的渴望与理想——李贺游仙诗论[J]. 廖明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93(04)

硕士论文
[1]唐人游仙诗及其文化意义[D]. 林海.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9
[2]论李贺乐府与歌行[D]. 金波.新疆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72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3572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f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