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略论谢灵运之思想内蕴——以山水诗为例

发布时间:2017-05-27 15:17

  本文关键词:略论谢灵运之思想内蕴——以山水诗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人物。他既是玄言诗的终结者,又是山水诗的开创者,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身世遭际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其多元的思想:清谈尚玄、含儒蕴佛,这些思想又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通过山水诗公之于众,最终展现其主情尚真的内心情感体验,这是山水审美意识的升华与超越。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谢灵运 山水诗 清谈尚玄 含儒蕴佛 主情尚真
【分类号】:I206.5
【正文快照】: 中国文学发展到晋宋之际,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应运而生,他纵情山水,思想兼容并包。受时代背景和家学渊源的影响,他难以摆脱清谈尚玄的风气;受儒家仕进思想的影响,他积极进取,理想受挫之后,转而崇尚佛法,身上体现出含儒蕴佛的一面;在刘宋政权打压门阀士族的政治背景下,谢灵运的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翔明;;论李白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中的特殊地位[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陈家生;;朱熹咏闽山水诗的美感特征[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陈镜清;陈凌;;浙东山水旅游与中国山水诗之形成和昌盛[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陈道文;;二谢山水诗之时空比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5 张镇;;古代山水诗简析[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6 陈敬介;;想望与亲临——台湾古典山水诗初探[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许林;;论李白山水诗的内在意蕴[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8 李芳民;;简论杜甫的山水诗[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9 段二丽;;姚鼐山水诗初探[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郑锋;符新;;浅析谢灵运的旅游思想及其山水诗的地理显象[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秒 周琼琼;昨日山水诗摇篮 明日幸福和谐乡[N];中国改革报;2013年

2 ;山水诗研究的新成果[N];人民政协报;2004年

3 杨红君;山水诗对旅游者的主导作用[N];楚雄日报(汉);2007年

4 徐雪梅;李杜山水诗美学特征[N];文艺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何晶;解决人此在、处境、归所的难题[N];文学报;2013年

6 中共安徽省宣城市委书记 姚玉舟;“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发展路径[N];学习时报;2014年

7 梁平;被遮蔽的龚学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罗龙炎;山水庐山 诗画庐山[N];九江日报;2007年

9 王建平;闪耀灵境诗心[N];光明日报;2004年

10 马一蕊;以画入诗匠心具[N];河北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惠;荒野哲学与山水诗[D];苏州大学;2008年

2 郭本厚;六朝游文化视野中的山水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国平;山水诗前史[D];浙江大学;2006年

4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宏昱;李白山水诗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刚;唐前山水诗之源起及流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娟;论六朝山水诗的演进[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耀庆;两晋之际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5 白一男;山水画意境中的诗意之美[D];沈阳大学;2015年

6 冯浩;六朝士人园林与山水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耿雪莹;“山水诗阶级性”讨论的考察与反思[D];苏州大学;2015年

8 张桂银;宋代山水绝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雪t,

本文编号:400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0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6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