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梦中之梦”——重读《颓败线的颤动》
本文关键词:鲁迅的“梦中之梦”——重读《颓败线的颤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厨川白村文艺理论的影响,鲁迅在《颓败线的颤动》中,以梦为媒介,运用大量的象征和暗喻,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梦幻世界。"梦中之梦"的特殊叙述方式隐晦地传达出鲁迅内心世界最为隐秘的本能欲望和生存焦虑,亲人的冷漠与空旷的荒野成为冷酷孤独生存空间的象征,而梦中的老妇人则是鲁迅情感世界的真实写照。在梦的世界中,鲁迅现实生活中的生存苦闷和焦虑得到了释放。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鲁迅 《颓败线的颤动》 梦 精神分析 焦虑
【分类号】:I210.5
【正文快照】: 鲁迅的《野草》主要创作于1924年~1926年,共23篇文章,这些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其丰厚的哲学意蕴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目光。《野草》是鲁迅人生哲学的体现已成为研究界的共识,据章衣萍回忆,鲁迅自己也曾提到过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1]有趣的是,鲁迅在表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立年;;精神分析和科学[J];探索与争鸣;1992年04期
2 马健生;试论精神分析对教育的影响[J];教育科学;1993年02期
3 熊哲宏;精神分析的10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1995年11期
4 Joseph Sandler,施琪嘉;精神分析的发展概略(二)[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0年04期
5 张美蓉;父亲的故乡与母亲的故乡──日本神话与日本精神分析[J];日语知识;2001年06期
6 AlfGerlach,施琪嘉;中国精神分析的现状[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1年03期
7 丁国强;被革命所捕获——读《革命道德——关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J];博览群书;2004年11期
8 郭本禹;;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文丽君;;精神救赎,跳出“门”槛——电影《门》中主人公蒋中天的精神分析[J];电影评介;2008年01期
10 徐砺;;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透视《如影随形》[J];电影文学;2008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畏;王德保;;李贺人格及其诗歌之精神分析[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徐春艳;;童话教学的心理学视角阐释[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朝凤;精神分析不仅仅只有弗洛伊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2 朱国旺;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在京召开[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张灿灿 通讯员 海慧芝;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召开[N];健康报;2010年
4 伊安·派克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心理系 译 王波 南京大学哲学系;精神分析与资本主义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黄旭邋沈群;精神分析研究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梅柏青;霍大同:说吧,创伤[N];成都日报;2010年
7 张颐武;精神分析的当下意义[N];文艺报;2002年
8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肖巍;精神分析告诉你:如何面对抑郁症这只“黑狗”[N];中国妇女报;2014年
9 赵旭东(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弗洛伊德不该被忘记[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纯一;在欧洲,,身份不是崇拜对象,而是问题[N];文汇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智跃;颓圮的边界与生命的回响[D];苏州大学;2006年
2 尹立;精神分析与佛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崔增宝;从“精神分析”到“精神分裂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精神分析思潮的道德观及其道德教育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由之;作为解释学的精神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3 周洁;精神分析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衣帆;精神分析文学及文学理论批评的中国化进程透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婉;精神分析的中国之旅(1914-1949)[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艳;国内精神分析文献计量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郝江英;西奥多·赖克的精神分析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朱建廷;《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分析”阐释[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9 谢葆辉;译者的精神分析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晶晶;观看之道—精神分析对艺术的探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鲁迅的“梦中之梦”——重读《颓败线的颤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1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