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吴芾和陶诗

发布时间:2017-05-30 15:13

  本文关键词:论吴芾和陶诗,,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吴芾和陶诗多创作于晚年辞官之际及退隐之后,是对陶渊明个性特征及诗歌风格的倾心追慕。吴芾是南宋诗人中"和陶"数量仅次于李纲的第二位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在和陶诗中大量融入寄赠亲友之事的诗人。吴芾晚年和陶诗以示倾慕,兼寄亲友,不仅在形式上次韵陶诗,其诗歌风格更是趋于平淡清旷。吴芾对陶渊明的接受,是晚年精神生活的真正回归。
【作者单位】: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天津市第七中学;
【关键词】吴芾 和陶诗 次韵原诗 兼寄亲友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1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2天津市第七中学天津300171)吴芾(1104—1183),南宋时期著名的直臣循吏、文学家。自高宗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第始,便为官四方,直至淳熙元年(1174)七十一岁之时,才得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吴芾一生宦海沉浮,诗词创作颇为丰富,晚年却是深喜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宝泓;点周易和陶诗[J];新美术;1995年02期

2 培;;英译陶诗(十一)[J];英语知识;1999年11期

3 李华;20世纪陶诗风格研究重要成果概说[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0期

4 李瑞明;陶诗的清洁精神[J];华夏文化;2001年01期

5 刘士林;论陶诗的生命诗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5期

6 李红霞;从隐晦到显扬——元前陶诗价值定位嬗变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2005年04期

7 张迪;贯穿于陶诗的思想是生命思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李红霞;;论陶诗在唐宋的传播机制[J];江汉论坛;2006年09期

9 蔡华;;以韵助译的汪译陶诗[J];九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舜华;冯荣珍;;郝经“和陶诗”的研究[J];名作欣赏;2009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玉声;;从诗骚到陶诗[A];诗经研究丛刊(第六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兰字冬;探寻与揭示[N];光明日报;2002年

2 河南省永城市十八里中学 徐文学;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甫f

本文编号:407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07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8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