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平民化思潮与明代通俗小说
本文关键词:儒学平民化思潮与明代通俗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阳明心学及泰州学派的理论学说促成了儒学平民化思潮的盛行,身处这一文化背景下的明代通俗小说家也通过自己的小说创作加入到儒学平民化的时代潮流中去,这从其小说内容题材、创作目的及艺术趣味上即可看出。明代通俗小说家还对王阳明及泰州学派推崇的作为儒学平民化途径之一的圣谕宣讲予以充分反映。
【作者单位】: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儒学平民化 明代通俗小说 创作倾向 阳明心学 泰州学派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清小说文本形态的生成与演变研究”(项目号:11CZW042)的阶段性成果 黑龙江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资助
【分类号】:I207.41
【正文快照】: 明代中后期,阳明心学及泰州学派的理论学说大为盛行,王阳明及其后学“专就日常生活处指点,而且遍及于‘愚夫愚妇’”1,由此儒学平民化思潮蔚然兴起。与此同时,深受民众喜爱的通俗小说也日趋繁荣,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七“正俗”云:“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庆东;国统区的通俗小说[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2 万俊;继承与反叛:六十年代美国通俗小说述评[J];淮南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3 高万年;论中晚明通俗小说产生的文化背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孔庆东;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J];涪陵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蒋益;20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的现代化选择[J];求索;2001年05期
6 褚燕;中国古典通俗小说“人物对”现象初探[J];理论月刊;2002年11期
7 高昂,高万年;中晚明通俗小说中的商人形象[J];天中学刊;2002年03期
8 王晶;论西方通俗小说的社会心理价值[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韩云波;改良主题·浪漫情怀·人性关切——中国现代通俗小说主潮演进论[J];江汉论坛;2002年10期
10 彭知辉;论明代通俗小说批评的尚俗观及其演变[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邵敏;明代通俗小说货币描写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东华;民俗视界中的中国现代通俗小说[D];苏州大学;2008年
3 詹丽;东北沦陷时期通俗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董智颖;晚清通俗小说单行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韩春平;传统与变迁:明清时期南京通俗小说创作与刊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于晓风;略论中国近现代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山东大学;2006年
7 张登林;上海市民文化与现代通俗小说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昊;敦煌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春霞;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俗小说的译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陈卫华;从文化角度看通俗小说的模式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邵建成;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美学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马震刚;古典通俗小说的审美观念流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鑫;消费文化语境下媒介对现代通俗小说的影响[D];云南大学;2010年
6 姬志香;明代书坊刊印通俗小说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尚水英;民俗文化视野中的通俗小说文本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焦雅敏;消费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当代通俗小说[D];河北大学;2010年
9 赵洋;明清杭州、湖州书坊与通俗小说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10 谭少龙;论重庆抗战通俗小说的区域性[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儒学平民化思潮与明代通俗小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2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442213.html